人民幣有長多嗎?


中國大陸產業問題嚴重、經濟亮警訊,導致國際金融動盪不安。主要起因可追溯到2008年推動的「胡溫新政」,當年下半年發生金融海嘯,導致出口衰退、工業產能下滑,因此,中國政府投入人民幣4兆元至產業界,又稱為「4萬億」的投資計畫。
政府資金投入,不斷地擴充產能,但演成過度生產,導致全球市場出現生產過剩的窘況,也因此,連累國際市場的價格「被打了下來」。
當時,除了世界前兩大太陽能廠因無力經營而收廠外,連煤炭產業也大量投資,並採機械開採;鋼鐵產業也因政府鼓勵企業出去併購,便到世界各地去購買鐵礦,致產能過剩;汽車、造船產業也面臨相似的困境。
當時產業在擴充產能時,除了向銀行調借資金外,也於債券市場發行債券。而購買債券的多為中國大陸的信託團體,產業的負債比高,財務狀況風險也大,當出現問題時,不僅向銀行借的錢付不出來,大型的舉債也無力償付,導致銀行呆帳,債券市場發債違約。
企業在產能過剩的狀況下,財務容易出現問題,導致債券到期卻無力償還,政府原試圖停止「剛性兌付」希望解決問題,最終發現太多的產業都面臨到一樣的困境,即便是政府的力量也無法力挽狂瀾。
直至去年底中國大陸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供給側改革(即供給面經濟學),意即僅由需求與刺激需求已經無法再刺激經濟,必須調節供給才能改善。
由於中國大陸經濟出現結構性問題,「著陸」是必然的,差別在於是「軟著陸」或「硬著陸」,假設在經濟下行的過程中,因波動過大,使金融市場變動加劇而「硬著陸」,不僅會衝擊中國大陸經濟,也會衝擊全球金融市場,甚或可能導致金融危機,如花旗便估計,今年恐產生第三波金融危機。
雖然人民幣貶值主因為過去人民幣被高估,隨著人民幣將在今年10月納入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特別提款權(SDR),人民幣將逐漸市場化,因此回歸正常價位、逐漸走貶為必然的過程。
人行一開春就放手讓人民幣重貶,有一派聲音認為,若預估人民幣仍將持續貶值,資金便會持續外流,因此人行希望一次貶到位,讓外界認為「人民幣貶夠了,之後不會再貶了」,以避免國內資金不足。
不過今年初在供給側改革實施下,一國營企業因而停業,導致市場對後市預期不樂觀,加上企業結構調整面臨問題,多因素交錯使得陸股大跌,資金大規模出走,在大量資金外流後,國內資金不足的狀況無法避免。
就長線來講,人民幣加入SDR一籃貨幣,屬於利多因素,不過就跟股價好壞取決於公司體質是否優良健全,貨幣升貶也代表一個國家的經濟強弱,因此人民幣的變動以及能否撐得住某個價位,主要看經濟。
2016年一開春,人民幣就出現劇烈的貶值,「短空」已然形成,但未來是否有「長多」還須觀察,經濟是否能改善、產業的結構調整是主要關鍵,此外「一帶一路」也會改善經濟,但能發揮多少成效,同樣仍待觀察。
(本文由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口述)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防骨鬆只補鈣是不夠的!紅肉魚、萵苣...骨科醫師點名:3種隱藏版「保骨」營養素

渣打:亞洲財富增長... 趕不上人口老化速度

放手搶外幣?這種匯率賠3成的商品 你別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