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公民國 瑞士--台灣蛻變最重要的一堂課

台灣與瑞士同樣小國寡民、缺乏天然資源、國土有一大部分是難以利用的高山,想找出路,台灣至少接近充滿希望的海洋,瑞士卻是內陸國。儘管先天不良,瑞士卻靠著成熟的公民意識,揮別曾經的貧窮,走向富足。根據聯合國調查,2015年全球最幸福國度,就是瑞士。《今周刊》今年1月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調查也顯示,瑞士是最多台灣人(36.2%)心目中的幸福國度。

日內瓦小學》同一時間,只能有一個人說話

45分鐘的上課時間,學生享有相當的自由,不須事先報告,就可以離開座位借文具,或到角落使用削鉛筆機。教室裡,只有一項不能違背的規則:同一時間,只能有一個人說話。

「這是為了告訴孩子,每個人表達意見的權利,都應該受到尊重。」掩著嘴,壓低聲音,與我並肩坐在教室最後方的日內瓦州國民教育負責人盧懷勒(Joëlle Leutwyler)這麼說。

每個人都有充分的發言機會,也樂於主動表達意見,但交換意見的前提是彼此尊重。身為群體中的一分子,沒有誰比誰優越,所有人都該負起相應的責任,維持群體的秩序與穩定運作 ── 小學生的法語課,就是整個瑞士社會的縮影。

國家最高殿堂》管你來自哪裡,能為瑞士做事才重要

在講究和諧共識的瑞士政治,現任聯邦委員除非捲入重大爭議,否則幾乎篤定連任;本屆是因一位聯邦委員退休,才必須選出新成員。但各主要政黨事前也已達成共識,由剛在國會大選中贏得最多席次的瑞士人民黨推薦繼任者;只是人民黨一口氣提名了來自德語區、法語區、義語區的3名候選人,讓這場間接選舉因不確定性而引人關注。

「這是一種宣示意義,證明人民黨代表來自所有區域與文化的瑞士人民,不只是特定利益。」人民黨籍的福瑞納分析。「共同體」的概念,是瑞士政治中最常被強調的價值。國會大廈穹頂內部,是由畫著各州「州旗」的哥德式彩繪玻璃,圍繞著中心的瑞士十字國徽;瑞士國徽上下,則是拉丁文的國家格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這句格言,因法國作家大仲馬的小說《三劍客》而知名。1868年,當瑞士阿爾卑斯山區遭洪水肆虐時,剛建國不久的瑞士聯邦政府,借用了這句話召喚人民團結意志,對災區提供援助。此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成了瑞士精神象徵。

少女峰上的爭辯》對於不可逆的決策,他們想了7年

這個位於半山腰的車站,除了是兩條開往瑞士觀光勝地少女峰鐵路的交會點外,也是滑雪中心,每年旅客人次超過百萬。遇上周末假日,總是擠滿了轉運人潮。在這裡,一場台灣絕不陌生的「發展與環境衝突」戲碼,已悄悄上演多時。

為舒緩交通量,當地政府自2008年起展開研究,並於2013年提出興建兩座纜車、將滑雪客與少女峰觀光客分流的計畫。多數居民認為,纜車對觀光產業有正面效益,但14年夏天舉行公投時,部分居民憂心纜車破壞環境、噪音干擾動物作息,一個名叫瓦爾基斯特(Wärgistal)地區的投票結果未達三分之二同意門檻,整項計畫推遲超過1年,直到15年10月再次公投通過後,才正式準備動工。

「我聽說這個計畫好多年了,但瑞士人對於不能回復的決策特別謹慎,會評估所有反對意見,寧可慢一點決定,也不想犯錯。」帶瑞士團經驗逾20年的泰永旅行社董事長楊振發說。對凡事講究效率的台灣,「寧可慢,也別犯錯」的原則似乎有些消極。但回想12年立法院以「先求有再求好」為由,草率通過後患無窮的《證所稅》修法;13年為因應洪仲丘事件火速修正的《軍事審判法》,也被法界人士認為極可能引發後遺症。瑞士人做決定前的審慎態度,確實值得台灣借鏡。

大家一起決定》直接民主的結果,就是共識

2012年春天,瑞士勞工團體(Travaille Suisse)發起了一項公投案,要求政府立法,將勞工目前擁有的每年4周帶薪休假延長為6周,但這項能為廣大勞工帶來「小確幸」的公投提案,竟被壓倒性的三分之二民意否決。

「表面上看來,這是一項增加勞工福利的公投,為什麼只獲得這麼少人的支持?原因就是選民擔心,增加休假將降低經濟競爭力,瑞士人衡量得失之後,決定拒絕這項好意。」瑞士政治學者林德認為,貧窮的過去,造就了瑞士人務實儉樸的性格,做決定前總會反覆問自己,「之後該怎麼辦?」修法讓我們有更多帶薪假?我拒絕! 這會拖垮國家未來。

(更多資訊詳見《今周刊》NO.1000期封面故事「最強公民國 瑞士」)
瑞士人永遠避免用民粹面對國家問題。   圖:今周刊提供
《今周刊》NO.1000期封面故事「最強公民國 瑞士」。   圖:今周刊提供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防骨鬆只補鈣是不夠的!紅肉魚、萵苣...骨科醫師點名:3種隱藏版「保骨」營養素

渣打:亞洲財富增長... 趕不上人口老化速度

房屋繼承節稅 小心十倍奉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