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6的文章

八位國際級大師 預言10大未來趨勢

圖片
作者:林佳誼 │ 攝影:賴永祥 出處: 2016年8月號《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第362期  《遠見》30週年慶、超越未來三部曲,遠征日本、矽谷、波士頓等地,探訪當前全世界創新能量最豐沛之處。此次,《遠見》團隊與美國八位重量級大師面對面,從科技、產業、創新設計、機器人、資訊教育、共享經濟及生物科技等各領域,請他們分享對未來趨勢的觀察,將如何顛覆你我的生活! 1986年,《遠見》創刊,台灣黨禁、報禁解除,兩岸開放探親,企業也開始走向海外。      回首那時候的台灣,是一個混亂、卻充滿希望的時代。      30年過去,展望2016年的今天,歐盟面臨崩解危機、恐怖主義流竄、世界經濟持續衰退。      不獨台灣,全世界都更混亂、更不確定了。      而此刻,希望在哪裡?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遠見》走訪日本、矽谷、波士頓等地,直擊當前全世界創新能量最旺盛的地方,也陸續訪問來自美國、法國、義大利與以色列各領域大師,希望預測未來。      我們發現,有10大趨勢,幾乎是所有受訪者都一再重複提到的。 趨勢預言1〉無所不在的機器人 即將到來      走進MIT「電腦電腦科學及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主任丹妮愛拉.茹斯(Daniela Rus)的實驗室,看到設計的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她明確預測,機器人將會先跨入製造業,商店,工地,最終會進入家中。未來任何人、任何地方都有機器人可用,就像今天使用手機那樣簡單。 趨勢預言2〉物聯網掀起一波 新經濟復興      世界三大未來學家、2015米蘭世博創新設計師迪巴里(Vito Di Bari)大膽預言物聯網正在上演與工業革命同樣的變革。大規模的重新設計與改造,將帶來一波新經濟復興。 趨勢預言3〉共享經濟無所不包 顛覆所有行業    ...

你的小孩真的18歲了嗎?從8個標準來檢視!

做父母最困難的是什麼?很多人認為,照顧小孩固然不容易,但是放手更難,尤其是眼睜睜看著小孩犯小錯,忍住不去糾正、插手,讓他們自己學會教訓,這更是考驗。然而,無微不至的照顧不但會阻礙小孩的成長,也會限制父母自己的生活。 史丹佛大學前系主任林玆考-海恩(Julie Lythcott-Haims),也是暢銷書《如何將小孩養大成人》的作者,最近在Quora回答讀者提問時,列舉一個18歲的人,應該具備哪些能力,才算真的長大,值得參考: 1. 有能力跟陌生人交談 老師、指導教授、房東、店員、人資經理、同事、銀行行員、保險員、公車司機、水電工人……,到了18歲應該要有能力在實體世界跟各種人互動。 父母常會告誡小孩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聊天,但卻沒教他們如何分辨哪種是偶爾會碰到的壞人,哪種又是絕大多數友善的人,導致最後小孩不曉得碰到陌生人該怎麼辦。其實每個人出社會,都要仰賴陌生人的幫忙,必須學會跟各種人打交道。 2. 懂得找路 不管是上學、到工讀的地方,去上班或到出國留學的城市,都要懂得如何抵達目的地。 很多父母明明可以讓小孩搭巴士、騎腳踏車、走路,偏偏還是要開車載小孩,搞得小孩認不得路,不會搭大眾交通工具,也不會自己安排好到某個地點的交通路線。 3. 會管理自己的功課、工作量、交差時間 很多父母對小孩耳提面命,不時提醒他們該寫功課了、功課快要交了,有時有時甚至還幫小孩做作業,造成小孩沒人提醒就不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也不會把任務的先後次序安排好。 4. 會幫忙做家事 有些父母沒要求小孩幫忙做家事,因為小孩的時間已經被校內和課外活動填得滿滿的。但這樣一來,小孩學不會如何照顧自己的需求,不會尊重別人的需求,也不懂得在團體中盡自己的一份心力。 5. 會處理人際問題 小孩和朋友有誤會,父母立刻介入調解,安撫小孩的情緒,使得小孩沒機會學會自己應付這種情況,不會解決衝突。 6. 能應付人生中的起伏 學習不順利、功課做不完、競爭很激烈、老師太兇、老闆小氣……人生有太多機車事情,但是如果父母急著替小孩處理,幫他們談判,小孩就永遠學不會「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道理,也永遠體會不到,不管碰到什麼難關,一切終究會過去的 7. 會 賺錢、管錢 有些父母不讓小孩去打工,小孩伸手要錢他們就給,這樣無法讓小孩發展出對工作的責任感,學會取得老...

殯葬實物給付保單 年底問世

金管會去年開放壽險業可銷售「實物給付」保單,壽險市場已開賣兩張連結到「健康檢查」的實物給付型保單,而連結「殯葬服務」的保單,台灣人壽及富邦人壽已送金管會審查,年底前有望問世。 據了解,富邦及台灣人壽的殯葬服務實物型保單,與台灣最大殯葬業者龍巖合作,生前繳保費,身故後由殯葬業者提供處理後事的服務,還包含靈骨塔塔位。 壽險業者表示,連結殯葬服務的實物型保單,就是結合殯葬業者的「生前契約」,生存期間約繳15~20萬元保費,被保險人身故,受益人可來申請後續的殯葬服務。 業者指出,與直接向殯葬業者購買生前契約相比,壽險公司提供的殯葬服務實物型保單,價格有機會更便宜。業者解釋,壽險公司保戶眾多,假設賣出10萬張殯葬保單,等於為殯葬業者帶進10萬名客戶,由於量大,殯葬業者便會給予較優惠的價格,發揮規模經濟的效果。 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俊伴指出,殯葬服務保單除了提供處理後事的服務外,也可結合死亡保險金,採現金與實物給付混合的方式,讓保戶更有保障。不止健檢及殯葬,人生每個階段與環節,都可以透過實物給付保單,做細緻妥善的安排。 陳俊伴說,實物給付保單還有免除通膨煩惱的優點。比如健檢保單,每年保費5,000元,保證20年內接受的健檢等級都一樣,不會因為物價愈來愈貴,使檢查項目也逐年縮水。

保終身防癌險 添靠山

圖片
根據壽險公會統計,每11個罹患癌症者,僅1人投保癌症險,顯見國人的癌症醫療保障明顯不足,壽險業者建議,民眾可選擇適合的終身防癌險,做好風險保障轉移規劃。 國人罹癌率不斷增長,癌症醫療的需求與費用亦不斷攀升,要獲得較好的醫療品質,須留意額外增加的醫療費用,而目前的健保制度,有越來越多的新式手術、醫材、藥品都不在健保的給付範圍內。元大人壽建議民眾,應適時的檢視自身癌症醫療保障,並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商品,補足癌症醫療缺口,購買能提供完備癌症醫療保障的保險,才能為個人與家庭無後顧之憂。 元大人壽新推出「元大人壽終身防癌健康保險」,可依照個人需求選擇繳費年期,限期繳費即可擁有終身癌症醫療保障,此外,全球人壽、國泰人壽、南山人壽與台灣人壽皆有相關的終身癌症險。 以30歲的男性為例,投保繳費20年期「元大人壽終身防癌健康保險」1個單位(住院日額1500元),年繳保險費為7,810元,若被保險人不幸確診罹患一般癌症馬上給付10萬元,若為低侵襲性癌給付金額是1萬元,後續若有因癌症治療而住院時,另有住院治療保險金每日1,500元,及出院療養保險金每日500元的住院保障。 每家終身癌症險除在承保年齡、繳費年期上不同外,相關保險給付也有差異,建議民眾購買前,應嚴加比較,挑選適合自身保險商品。 以豁免保費該項目為例,全球人壽、國泰人壽無法豁免保費,元大人壽、南山人壽與台灣人壽皆可豁免保費,但元大人壽不含低侵襲性癌、台灣人壽也不含原位癌的限制。 此外,各家人壽公司在癌症住院、出院療養金、癌症住院手術等給付金額也各有不同,以癌症住院手術為例,元大人壽每次給付3萬元,全球與台灣人壽每次2萬元。 分享

失憶之外 失智症警訊再加12項

圖片
醫學界過去認為,失智症的早期警兆只有失憶,但24日多倫多「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的報告指出,行為或性格改變也是早期線索之一。 專家指出,「輕微行為能力受損」」(MBI)症候群是阿茲海默等失智症的先聲,並且理出一份症候清單供醫師與相關家庭使用。 對平日最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比平時容易焦慮、多侵略性、事事疑心,突然經常在公共場合動怒爆粗話? 負責整理症候清單的加拿大卡加利大學教授伊斯梅爾說,「這些症狀一向被視為心理或精神毛病,或老化過程」,但這些症狀其實可能是失智症的先期徵兆。 稱為「輕微認知能力受損」(MCI)的初期失憶,後來可能發展成失智症。但現在必須增加一個新觀念:MBI,指的是主管記憶以外任務的大腦區塊可能已開始退化,這些至少維持6個月,包括冷感、對日常作息焦慮、無法控制衝動、挑戰社會規範、對食物失去興趣等。

別做大腹翁 健康加分

父親節即將到來,同仁做了一項針對大台北地區46-60歲男性健檢資料的抽樣統計。這群被稱為戰後嬰兒潮世代後段班,目前掌握最多社會財富,領導國家各領域的族群,我們對他們的「腰圍」狀況感到興趣。 在抽樣統計民國100至104年共2,038名該族群的健檢資料中,我們發現這五年間,腰圍超標(超過90cm)者已經從每十人中有三人,成長到每十人有五人以上超標。 腰圍粗細 慢性疾病指標 依此推算,雙北地區這年齡階段男性(約73萬人),就有超過一半約36.7萬人腰圍不符合標準,平均超出約五公分。如果依上述數據計算,腰圍總超標長度合計可達21公里,將近一個半馬的距離,這對喜愛路跑的台灣民眾,相信會感到相當震撼。 腰圍是最容易從外觀上看得出是否健康的一大指標。腰圍愈粗就代表身體囤積了愈多的內臟脂肪,這些脂肪會影響身體的代謝功能,導致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血糖等濃度升高。因此,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就會跟著增加。 今年的暑假旅行再度造訪日本。每次到日本,除了對他們的街道整潔和服務禮節印象深刻外,對匆忙腳步下日本上班族的健康狀況,是我很有興趣探討的。 和台灣一樣,傳統的日本食物逐漸被西式的食物(或稱食品較貼近)所取代。 在東京街道上、商場裡,西式餐廳林立,即使是傳統的居酒屋,最熱賣的還是各種油炸過的食物。 另一方面,綿密的大眾運輸系統,搭配滿街走路上班的行人和自行車,代表這個國家綠色生活觀念的進步。此外,我更看到街上鮮少肥胖的人,當然也沒有人手一杯手搖含糖飲料的景象。 內臟脂肪症候群 健康殺手 因為飲食習慣的改變,日本人的前三大死因和台灣一樣,分別是惡性腫瘤、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這或許是台灣和日本都一樣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但是日本人在過重和肥胖的情況就較台灣少了許多。 在日本,代謝症候群被稱為「內臟脂肪症候群」,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的主要前因,而罹患代謝症候群者將來死於心腦血管疾病及癌症的人,是沒有代謝症候群人的數倍之多。 日本醫學界以內臟脂肪的囤積,來形容這個因為代謝不良所造成的各種症候群聚之現象,更為貼切。 在當地報紙另注意到一則新聞。為因應人口結構的改變,日本政府逐年將法定退休年齡與開始支領年金的年齡上調至65歲。法定退休年齡近期已從61歲上調至62...

複製富豪人生 先上六堂必修課

圖片
有錢人的財富究竟打哪兒來?一般總認為他們不是利用精明的生意手腕、承擔比一般人更高的風險,就是原本就含著金湯匙出生。然而,一項最新調查卻打破了許多刻板印象。其實富裕人士多半並非出身豪門,而且他們都是運用相當基本的方式,管理自己的金錢,同時靠著紀律和毅力,最終累積起傲人的身家。 私人財富管理公司U.S. Trust針對684位擁有300萬美元以上可投資資產的富豪做訪問,發現許多富豪的致富之路並非鋪滿黃金,而是透過極為普通的教育培養和投資策略,從小就奠定基本的價值觀、紀律以及潛力。 U.S. Trust 富豪調查結果要點 ●四分之三來自中產甚至貧窮家庭 ●五分之四的父母親嚴格管教 ●僅10%的富豪財富是繼承而來 ●86%的富豪已婚,其中75%未曾離婚 ●努力工作、個人企圖心和家庭價值觀是成功三關鍵 資料來源:U.S. Trust 這些技巧許多並非不能模仿,以下是能從這篇研究和這些富豪的人生中學到的最重要六堂課: 分享 一、不須贏在起跑點 事實上,77%的富豪出身中產階級以下,其中19%甚至出身貧窮,這代表富豪的財富很少是繼承來的。據U.S. Trust研究,52%的富豪受訪者說他們的財產是自己打拚而來,32%說是靠投資獲利,只有16%說是靠繼承或其他。 二、原生家庭培養價值觀 U.S. Trust詢問富豪們成長過程中家庭不斷強調的最重要三項價值,他們的答案依序是學業成就、財務紀律和工作參與。此外,八成富豪受訪者說他們雙親不但嚴格管教他們,且「鼓勵他們追求自己擁有的才能和興趣」,四分之三受訪者說父母無論身體或情感都一直陪伴在他們身旁。 三、早存錢就…你知道的 據U.S. Trust研究,有錢人開始存錢的平均年齡是14歲、開始賺錢(不是賺零用錢或做做家事而已)是15歲,25歲就開始投資股票。 四、保持眼光向前看 高達81%的有錢投資人說他們會將未來目標優先於眼前需求。U.S. Trust說:「富豪們會 專注在為長期目標集資,包括他們的金融債券、退休後的生活、遺產規畫和世代財富移轉。」 五、投資計畫無聊也OK 別再想那些提前發現「獨角獸」新創企業潛力的投資故事了。U.S. Trust發現,89%的富豪投資人是靠投資平凡的老股票或債券,賺得財富。 另外有83%投資人是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