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做大腹翁 健康加分

父親節即將到來,同仁做了一項針對大台北地區46-60歲男性健檢資料的抽樣統計。這群被稱為戰後嬰兒潮世代後段班,目前掌握最多社會財富,領導國家各領域的族群,我們對他們的「腰圍」狀況感到興趣。
在抽樣統計民國100至104年共2,038名該族群的健檢資料中,我們發現這五年間,腰圍超標(超過90cm)者已經從每十人中有三人,成長到每十人有五人以上超標。
腰圍粗細 慢性疾病指標
依此推算,雙北地區這年齡階段男性(約73萬人),就有超過一半約36.7萬人腰圍不符合標準,平均超出約五公分。如果依上述數據計算,腰圍總超標長度合計可達21公里,將近一個半馬的距離,這對喜愛路跑的台灣民眾,相信會感到相當震撼。
腰圍是最容易從外觀上看得出是否健康的一大指標。腰圍愈粗就代表身體囤積了愈多的內臟脂肪,這些脂肪會影響身體的代謝功能,導致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血糖等濃度升高。因此,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就會跟著增加。
今年的暑假旅行再度造訪日本。每次到日本,除了對他們的街道整潔和服務禮節印象深刻外,對匆忙腳步下日本上班族的健康狀況,是我很有興趣探討的。
和台灣一樣,傳統的日本食物逐漸被西式的食物(或稱食品較貼近)所取代。
在東京街道上、商場裡,西式餐廳林立,即使是傳統的居酒屋,最熱賣的還是各種油炸過的食物。
另一方面,綿密的大眾運輸系統,搭配滿街走路上班的行人和自行車,代表這個國家綠色生活觀念的進步。此外,我更看到街上鮮少肥胖的人,當然也沒有人手一杯手搖含糖飲料的景象。
內臟脂肪症候群 健康殺手
因為飲食習慣的改變,日本人的前三大死因和台灣一樣,分別是惡性腫瘤、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這或許是台灣和日本都一樣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但是日本人在過重和肥胖的情況就較台灣少了許多。
在日本,代謝症候群被稱為「內臟脂肪症候群」,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的主要前因,而罹患代謝症候群者將來死於心腦血管疾病及癌症的人,是沒有代謝症候群人的數倍之多。
日本醫學界以內臟脂肪的囤積,來形容這個因為代謝不良所造成的各種症候群聚之現象,更為貼切。
在當地報紙另注意到一則新聞。為因應人口結構的改變,日本政府逐年將法定退休年齡與開始支領年金的年齡上調至65歲。法定退休年齡近期已從61歲上調至62歲,在2025年前逐漸上調至65歲,甚至未來的願景是調高到70歲。
預防醫學 取代治療醫學
因為年金財務負擔窘迫,國人對改革年金給付制度多有共識。但另一方面,高齡、少子化問題的日趨嚴重,是否應規劃延後退休年齡的可能性,讓更多「高齡」人力投入勞動市場中,也是值得社會討論的議題。
要讓更多高齡者投入生產,健康當然是一項挑戰。
政策上,應有更多「預防醫學」投入取代治療醫學,整合多部會一起推動「健康生活產業」,取代所謂醫藥產業,讓政府和民眾有共同追求「健康壽命」取代平均壽命的共識,才能創造高齡而健康的勞動生產力。
在新宿區一家知名本土漢堡店裡用早餐,看到一位白髮斑斑的長者,他動作俐落的掌控整個廚房,和一位收銀小妹撐起一個店早上的生意。
衷心期盼這樣一幅健康長壽、有價值和尊嚴的老齡化社會畫面,也能在台灣社會的未來看到。
(作者是哈佛健康事業董事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防骨鬆只補鈣是不夠的!紅肉魚、萵苣...骨科醫師點名:3種隱藏版「保骨」營養素

渣打:亞洲財富增長... 趕不上人口老化速度

房屋繼承節稅 小心十倍奉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