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台灣長年低薪背後的癥結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發布去年每人每月薪資中位數為40,612元,年減0.6%,代表去年約有一半的勞工月薪在4萬元以下。15至29歲青年勞工目前平均月薪為2萬9,427元,較初次就業2萬5,540元、增加3,887元。上述數據讓我想到今年春節在新加坡與友人29歲的女兒聊天,才發現星、台兩地年輕人的際遇,竟然雲泥、天壤之別。
只有技術學院旅遊管理學歷的Hazel ,畢業那年19歲(新加坡教育體系為小學六年、中學四年、技術學院三年),過去十年先後任職新加坡民航局(公司組織、法人機構)、英國電信公司、瑞士銀行、Google,現在一家澳洲礦業公司新加坡分公司人資部門,負責合約員工(非全職)的人事管理,薪水為星幣6,000多元,約12萬6,000元台幣(台幣與新加坡匯率約1:21),為台灣22K年輕受薪所得的4~5倍。
問Hazel現職所需的專業知識(電腦資訊與人力資源)如何習得?「很容易,都是工作中學會的,」開朗正向的Hazel一言以蔽之。
Hazel說,大型機構(新加坡很多跨國公司設立營運中心、分支機構)都有人事管理部門,新加坡民航局是啟蒙,後來在跨國企業工作也分別學很多,尤其是瑞士銀行工作,什麼都要會,最具挑戰,因而讓她有完整人資管理的訓練與實戰經驗。例如Google新加坡公司就有上千名員工,人資工作量很大;相較現職,工作量減少許多,她每天五點半就可以準時下半,輕鬆許多;儘管符合台灣戲稱的「錢多事少離家近」,她反而覺得不具挑戰。
Hazel因為與家人住,又未婚,不急著購屋(新加坡結婚即可申請政府組屋),花費有限,Hazel現在專心「學」存錢,好讓存款可以達到銀行財富管理起碼門檻。說著她拿出一款給自己購買的第一只義大利名牌上班包,價值3萬元星幣;她計畫一年後,再以2萬元星幣網拍賣出。讓我有機會理解新加坡年輕人的價值觀!
回來台灣上班的週一,在高鐵上巧遇一位多年不見舊識,這位台大經濟系畢業的友人,20年前獲美國伊利諾大學人力資源碩士,目前在國內上市公司擔任人事經理一職,搭早班高鐵趕往南部分公司,處理方興未艾的「一例一休」棘手議題。與她談起Hazel的工作內容、薪酬,做了十多年上市公司人事主管的老友立刻回應,「我也要到新加坡找工作」。顯然,她的待遇不及Hazel。更別提與我一同做研究的碩士班研究助理的薪資。
為什麼在台灣有國外學位、超過二十年經驗的專業經理人所得,竟然比不上新加坡僅專科學歷,而且還非本科生的年輕人?兩者差異的關鍵在哪?
新加坡人均所得超過5萬5千美元,台灣目前人均所得不足2萬5千美元,不及新加坡二分之一;反推20年前,新加坡與台灣人均所得均約12,000美元;為何當年伯仲之間的兩國,20年後反差懸殊?
省思中,記起今年初在一次研討會中,聽到中研院院士、芝加哥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謝長泰的演講,他的研究發現台灣過去20年來與其他已開發國家一樣,都有GDP成長減緩的情形。但是有一個其他經濟發展國家絕無僅有的現象,即過去20年來,台灣不論所得高低,薪資都沒有成長;相對GDP成長,薪資所得反而倒退。謝院士認為,主要原因出在台灣產業外移,國內投資減少,未能創造如美國社會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業,這種情形猶如溫水煮青蛙,十分危險。細究其中,值得省思之處多矣。
首先,台灣技職教育體系的崩解,「學而實習之,不亦樂乎」(學用合一,或建教合作)的人力養成機制不在。技職教育是台灣經濟奇蹟背後重要支柱,記得台灣產業之父李國鼎先生,多次公開演講中即提到,當年政府為支應經濟發展人力資源,特別重視技職教育的建立,將技職體系與一般要升大學的人力養成比例訂為七比三;即70%技職教育,30%普通高中(未來升大學)。20年前廣設大學教改政策推動以來,隨著大學門檻降低(今年大學繁星放榜,台大、清華、成大等國立大學都有缺額)、進入職場的年齡相對提高,高不成、低不就,學用之間鴻溝益增。。
再加上民主進程中,環保意識高漲,2000年通過立法的核四停建,外人投資卻步,帶動產業關連大型投資,不是叫停(國光石化)、就是轉移陣地(如台塑增加美國投資)。傳統產業或西進、或南向,國內投資相對疲弱。國內製造業集中在資本密集的高科技產業,惟其創造就業人口有限,青年失業提升,22K提升有限、薪資的天花板已經橫梗有年。
反觀新加坡,雖屬彈丸之地,卻因政治穩定,國家發展有長期、穩健的策略與規劃。亞洲金融風暴以來,即積極的以低稅賦(企業所得稅率18%,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18%、今年提高為20%)與優良的經商環境,吸引全球跨國企業前來投資,打造新加坡為亞洲區域(金融、運輸、物流、貿易)的營運中心的同時,也建立包含製造業在內的多元產業經濟。
以台灣反對聲浪甚高的石化業為例,新加坡用超過三十年填海造地,建立裕廊島石化專區。全球大型石油公司在該區投資輕油裂解、大型儲油槽、鑽油平台建造基地、國家級實驗室,佔新加坡GDP貢獻度超過10%以上。台灣長春/大連石化,在國光石化喊卡後,理解在台灣投資機會渺茫(國光石化供應其所需之原料乙烯),即到新加坡投資設廠,五年來營運順利,可就近供應東協、印度、大陸等需求。五年來未能接到一張環保罰單,目前正計畫進行擴廠工程。
新加坡吸引多國籍企業與產業多元化,在於引進技術與人才,提升新加坡產業的水平,更重要是擴大就業機會。2008到2014年(全球金融海嘯以還)新加坡的經濟成長平均為6.25%;失業率皆在2%以下幾乎全民就業。再加上健全的公積金制度連接住屋政策, 85%國民住者有其屋,(新加坡人可動用公積金購屋、住屋支出佔所得20%)。同時,國家財政豐腴,政府有充裕的子彈在景氣低迷時發揮挹注(公共建設投資)、調解的功能。如已經動工興建的樟宜國際機場第五航廈,和即將動工興建的新馬高速鐵路等。
Hazel的薪水,具體而微反映新加坡多年來國家發展整體的縮影。對照台灣年輕人低薪的困境,台灣主政者或應跳開短期的選票執迷,為長遠國家發展做出策略規劃,為眾生謀!
(工商時報)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