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9的文章

慘!勞保未來7年老年給付倍增到5700億元 難逃破產命運

攸關千萬勞工退休保障的勞保入不敷出,財務持續惡化。根據勞保精算報告,未來7年,勞保 保費 收入僅小幅成長,而老年給付將暴增,收入與各項支出的差額逐年擴大,難逃2026年 勞保基金 破產。 勞保是在2017年首度出現收支逆差,所幸當年度基金投資盈餘足以彌平,但去年(2018)因勞保基金收益為負數,虧損424億元,致勞保首度出現收支逆差251億元。 而今年勞保持續惡化,統計顯示,今年前5月,保費應計收入為1629.64億元,勞保各項支出,包括老年給付失能 年金 、遺屬年金、生育給付、傷病給付等等,今年前5月累計1719.11億元,差短已逾89億元。 其中,老年給付,包括一次金及年金,今年前5月核付達1544.71億元,幾乎要吃掉全部保費收入。 值得關注的是,勞保財務只會愈形惡化,主因是勞保自2009年開辦以來,隨著人口老化,核付請領人數及金額都持續大幅攀升。2009年時,請領老年年金人數僅6.5萬人,之後年年倍增,2017年時突破百萬人;累計至2018年,請領老年年金人數達116.5萬人,今年前5月達121.5萬人,年增10.81%。 再看核付老年年金金額,2009年時為64.25億元,隔年就暴增到149.96億元;短短5年,核付金額破千億元,累計2018年底再破2000億元,來到2275.9億元。勞保局官員說,老年年金是活愈久領愈多,因此會有「累滾」效益,致金額快速暴增。 勞保財務每3年精算一次,最近一次是2018年底,精算結果顯示,勞保潛藏負債也從前次精算的8.36兆元增加至9.11兆元,破產年限也由2027年提前至2026年,簡言之,7年後勞保破產。 精算報告揭露,勞保基金若要維持財務健全,的最適平衡費率為27.94%,但與過去三年實際收取的保險費率9%至9.5%,仍有不小差距,收費不足支付成本,也讓財務狀況愈趨嚴峻。 簡單地講,勞保財務根源就是隨著人口老少及少子化,繳保費的人愈來愈少,但領年金的人愈來多。精算報告預期2018 年首次出現當期保費收入不足以支付各項保險給付,之後保費收入與各項支出的差額也逐年擴大。 勞保保費收入方面,根據規定,勞保費率現每兩年提升0.5個百分點,直至12%;因此,未來7年,保費收入亦小幅增加。 至於勞保支出方面,最沈重的即是老年給付,包括一次給付及老年年金。精算報告進一步指出,未來7年,老年...

房價又飆到新高?專家道破2大盲點

內政部日前公布去年第四季全國住宅價格指數為100.8點,正式突破2015年第一季創下的歷史高點100.77點,台灣房價又來到歷史高點引發關注,不少民眾憂心房價開始反轉向上,認為應該趕快出手。但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卻表示,不能只看房價指數,並強調有以下2大盲點。 章定煊在臉書發文指出,首先,房價指數跟股價指數非常不同,股價指數是供需平衡的結果,但房價指數只是蒐集成交案例,它只是許多賣買雙方單獨議價的結果,因此,房價指數不代表市場的全面均衡價,也就是如果它偏高,會留下許多的存貨下來,如果它偏低,過去的存貨會大量的削減。 章定煊強調,從目前銷售率情況來看,所謂房價創新高,買方的接受度是很低的,這種低接受度在市場上就會產生兩個現象:在新屋的部分餘屋數量會快速攀高,且在中古屋的部分待售物件也會累積。 其次,房價指數是一種「雞兔同籠」的統計,房地產市場可以細分不同的區位,再細分出不同類型的產品,為了統計,只好把他們合併在一起,因此,今天房價指數說房地產上漲了,也許是雞漲了、兔子跌了,實際上對消費者來說,這些產品根本沒有替代性,買雞的不會買兔、買兔的不會買雞,消費者只要分別去關心雞價跟兔子價就好了。 章定煊文末強調,不用太在意房價指數創高,目前這價位買方的認同度不高,反而讓市場的餘屋存貨創了新高,目前就是某些都市的外圍區位跟某些類型,例如小宅與低總價的產品價格,賣方試著往上拉,如果消費者不是這種產品的目標群,這就是無效的資訊。 (中時電子報) # 產品   # 市場

人一生中金錢判斷力最高的是「這5年」,過了●歲後判斷力每年下降2%…

圖片
「人們對於自己的判斷所產生的信心並不是依據客觀的證據來產生的,而是根據大腦所建構的故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奈曼教授(Daniel Kahneman) 我們都知道,當人們上了年紀以後,很多身體上的體力,反應功能都會漸漸退化,不比年輕的時候,除了身體的功能之外,我們對於金錢財務的判斷能力呢?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降低嗎? 美國德州科技大學的一篇研究報告就探討了這個問題:人們的年紀如何影響對金錢財務的判斷?研究的結果很有趣也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人們的金錢財務判斷的能力大約是在45歲~49歲達到頂峰,之後就開始下降(懊惱,我已經進入了下降的階段…),特別是在60歲之後,雖然這群人的財富資產占美國人的總財富將近一半的金額,但 人們在60歲之後對於金錢財務的判斷能力以每年2%的比例下降 ,到了70歲~74歲的時候其判斷能力大約跟25歲~29歲的年輕人是類似的! 更糟糕的事情是, 人們年紀越大對於自己判斷能力的自信心卻是越高的 ,這個研究報告告訴我們,我們並不是越老越聰明,而是越老越不聰明但卻越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媒體報導,很多金融詐騙集團專門瞄準老年人行騙,因為這群人的金錢判斷能力較低,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尊重家中的老人,另一方面也要幫助家中的老人照顧好他們的財務!

吸收率超過95%!兩片鮪魚生魚片,甲基汞就超量,智力恐下滑

圖片
食藥署日前公布最新攝食指南指出,大型魚類含毒重金屬「甲基汞」,恐影響孩子神經發育,孕婦及6歲以下幼童最好別吃。魚的營養價值高,但吃對才有助益,吃什麼魚、怎麼挑魚、怎麼料理、怎麼吃魚,元氣為您完整解讀。 多年前一個「鮪魚聰明蛋」廣告紅遍大街小巷,「鮪魚富含DHA,讓孩子頭好壯壯」的觀念也深植民心。直到現在,早餐店的鮪魚蛋三明治、鮪魚蛋餅仍是最熱賣的品項,也被很多人視為每日「元氣」的開始。 然而,衛福部食藥署近日修正了「魚類攝食指南」,顛覆一般民眾根深蒂固觀念,建議民眾最好不要食用鮪魚、旗魚等大型深海魚類,以免因魚肉累積的重金屬「甲基汞」在人體內堆積。 大魚吃小魚 吃進一肚子毒 美國在2017年初就已發布大型魚類攝食警訊,而我國食藥署和農委會監測也發現,包括鮪魚、旗魚、油魚和鯊魚的甲基汞濃度較高,且是民眾常吃的魚種,因此在「食品衛生安全與營養諮議會」專家建議下,修正了魚類攝食指南,建議孕婦、有意懷孕的婦女、6歲以下的幼童,最好不要食用這些大型魚類,以免對幼兒或胎兒腦部造成傷害。 「甲基汞」從哪裡來,對於人體又會產生何種危害?由於海洋汙染日益嚴重,而在海洋生態系中,「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食物鏈累積傳遞,使得位於海洋食物鏈最末端的大型魚,體內累積許多諸如重金屬等毒素,甲基汞就是其中一種,而大型魚被人類捕撈之後,毒素隨著魚肉再被人類吃進肚內,進一步對於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甲基汞下肚 吸收率超過95﹪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指出,甲基汞若從飲食攝取,經腸胃道吸收,吸收率可高達95%以上。 甲基汞已被證實會影響胎兒的腦部發展,會造成智力下降等問題,目前也沒有任何可施打的解毒劑可使用。 除了孕婦、幼兒避免食用大型深海魚之外,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也建議,一般成年人也應盡量避免食用大型魚類。以魚肉中含有最高值1ppm的甲基汞計算,1名50公斤重的成人來看,一個星期內避免攝食超過65公克,否則也可能會有甲基汞蓄積在體內的風險。 每周別超過65克 能不吃最好 癌症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資深營養師黃翠華指出,由於大型魚類的生命周期較長、在海洋中吃入的小魚、中型魚也多,魚體內堆積的重金屬含量就高,而這些毒素進入人體之後,除了造成神經系統的問題,也會有致癌的風險,因此癌症關懷基金會早在多年前就開始推廣食用小型魚類。 鮪魚、旗魚也是常見的生魚片...

捏捏小腿肚找回身體自癒力!從失眠到胃痛都有效...復健師的「小腿肚經絡按摩術」

圖片
觀察四個重點,讀懂小腿肚的健康警訊 在進行按摩、揉捏的安撫對話之前,先從以下四點開始檢查小腿肚的整體狀況: 1.肌膚的狀態 第一個就是先感受小腿肚皮膚的狀況,用手掌試著輕輕撫摸包含脛部的整個小腿部位,如果感覺柔潤有彈性,並且溫暖的話,代表你的健康狀況還不錯。反之,如果撫摸起來感覺肌膚乾燥、浮腫,或者冰涼的話,那就是小腿肚血液循環不良的證據,可以推測你全身的血液循環都不順暢。 2.粗細與觸感 對女性而言,為了愛美,總希望自己的小腿肚愈纖細愈好,但是如果從健康的觀點來看,那實在是危險的想法。不只是小腿肚,身上任何部位的肌肉,若沒有適度使用的話,就會萎縮、僵硬、變細,所以,纖細的小腿肚也就代表「使用率低、缺乏鍛鍊、沒有力量」。小腿肌肉無力,小腿肚的肌肉幫浦(依靠肌肉的收縮與放鬆,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就無法順利發揮功效。而且,當我們在做站立、走路、跑步這些基本動作時的力氣也會減弱。 從東方醫學的角度來看也是一樣,太過纖細的小腿肚可能就是「血虛」的症狀,說白話一點就是血液不足。血虛也會引起各種婦女病,如月經失調、畏寒、貧血等等。 單純只論粗細的話,標準實在不好拿捏。至少從膝窩往下後,曲線要先粗再轉為細的曲線,能確實感覺到肌肉的存在,才是健康的小腿肚。像根竹竿一樣直線條的小腿肚,就很有可能是肌肉不足與血虛。相反的,如果小腿肚整體給人又粗又厚實的重量感,有可能是因為水分過多而水腫,或者是因為脂肪太多所致。 尤其是小腿肚的終點處,腳踝。由於腳踝是由肌腱與骨骼所組成的部位,如果看起來腳踝粗壯,就是累積了過剩的水分或皮下脂肪的證據。所以,就算小腿肚看起來渾圓顯胖,只要腳踝緊實,就可以判斷這個人基本上是健康的。 3.軟硬度 到底小腿肚是硬的好?還是軟的好呢?這個軟硬的標準因人而異,無法一概而論,而且也沒有判斷到底是僵硬、或者是結實的標準。但是一般而言,可以說「放鬆的時候,摸起來柔軟比較好」,例如田徑選手的小腿肚,在用力時會變得非常的硬,但是放鬆後就會變得很柔軟。 就算不是田徑選手,有適度的肌肉量且健康的小腿肚,會有明顯的張弛變化:放鬆時能保持一定彈性,輕壓時感覺柔軟;在用力時則會變硬。總是僵硬的小腿肚,或是肌肉用力後還是軟趴趴的小腿肚,很有可能是肌肉不足或血液循環不良。 4.疼痛 小腿肚疼痛是很容易發現且重要的檢查點。血液循環不良或...

觀察〉儲蓄險若再降息與定存利率相去不遠 一個原因仍有優勢

近年來,壽險業者大量銷售高利儲蓄險,導致保費收入過度成長,為了因應 IFRS 17 號公報,金管會出手管制調整商品結構,各壽險公司 7 月再度調降利變保單的宣告利率,若再降息恐怕就與銀行定存的利率相去不遠,但其實儲蓄險因為不需繳稅,因此對某些族群來說,仍有比定存更具吸引力的價值。 台灣人有多愛買儲蓄險?根據金管會保險局統計資料顯示,2018 全年新契約保費收入高達 1.17 兆元,其中儲蓄險占市場高達 7400 餘億元,占市場比重高達 54%。 不過,台灣保險業預定於 2025 年正式接軌新會計準則 IFRS 17,保險業的負債須採「公允價值」評估,這種高利保單,深受利率波動影響,若利率大降,儲蓄型保單的保險合約服務利益(CSM)成為負數,對保險公司來說就是賠錢商品,且將直接反映在財報上。正因為如此,因應 IFRS 17 號公報,金管會出手對高利保單開刀。 各壽險公司從今年 4 月起,開始調降利變保單宣告利率,6 月、7 月都見到保單降息潮,目前 新台幣 計價的儲蓄型保單 IRR(內部報酬率) 只有 2% 多,若再降息恐怕就與銀行定存利率相去不遠,加上定存解約容易,且只有利息減少的損失,儲蓄型保單通常有閉鎖期,提前解約需支付解約費用,可能損及本金,若是剛買就解約,損失更慘重。 在儲蓄險的利率愈來愈低,解約又缺乏彈性的情況下,儲蓄型保單的吸引力恐愈來愈薄弱,不過,相較於定存利息所得逾一定門檻就需繳稅,以及要繳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儲蓄險沒有這些稅負問題,尤其透過保險受益人的指定,還能達到財富傳承的目的,對某些族群來說,仍然比定存有優勢。

瞎爆了! 理專勸保險局長借房貸買保單

不識廬山真面目,保險局長施瓊華日前參加理財說明會,果然聽到理專建議客戶可以辦房貸再買投資型保單,拉高槓桿比率,賺更多一點。對此,施瓊華已公開向壽險業者強調,將修相關辦法,再抓到不當勸誘客戶借錢買保單,必將「重罰」 保險局已在今年5月發函,重申壽險業招攬人員不得鼓勵或勸誘客戶,以貸款方式購買保單,並應落實充分瞭解客戶及確認商品適合度,但因為現行法規並沒有明訂這一違規態樣,因此無法「重罰」,保險局已著手修正保險業招攬及核保理賠辦法、投資型商品銷售應注意事項,及保經代管理規則等,要明訂不得勸誘或鼓勵保戶貸款投保。 保險局表示,預計近期即會發布規定,未來再查獲有業務人員、理專勸誘客戶借房貸、小額信貸等來投保,壽險公司若管理不當、甚至是鼓勵業務員做此行為,最高可罰1,200萬元或限制業務,若是銀行保經代部門或保經代公司,最高罰300萬元,但若情節嚴重者,可撤照,即不得再經營保經代業務。 先前金管會金檢時即有發現類似的案情,目前尚未正式開罰,之後施瓊華去參加理財說明會,真的有理專勸說客戶可以辦房貸再投保,藉由拉高財務槓桿比率,可節稅、拉高投報率等。 施瓊華上周出席壽險公會理監事會議時,當面跟各壽險公司總經理「重申」,管好業務員及合作的保經代業者,不要再讓金管會抓到有人勸客戶借錢投保,否則一旦抓到就是重罰。 保險局強調,業務員勸客戶借錢買保單,萬一客戶工作或生活發生變故,無法還款,既要背負利息壓力或成為呆帳,被拍賣資產,保單又可能失效,不適宜作這種高槓桿的行銷。 不過,也有壽險業者表示,有些高資產客戶是用辦房貸投保,達到節稅及資產傳承的功能,保險局表示,若是保戶的自發行為,就不會開罰,但若是保險公司或業務員主動協助規劃,一樣可能被罰。

「飲食衝動」瘋狂想吃某種食物是怎麼一回事?

圖片
你有沒有特別想吃鹹酥雞、巧克力或某樣食物的時刻呢?你知道這一種瘋狂想吃某種食物的渴望是怎麼來的嗎? 你有沒有過曾經瘋狂想吃某樣東西的時刻呢?通常,這裡的某樣食物都是高卡路里的食物。 Photo:  Engin_Akyurt 一定得吃到特定食物才罷休 當我們肚子餓的時候,眼前任何食物都想吞下肚,但「 飲食衝動 」(food craving)不太一樣,這種突然很想吃某種食物的衝動必須一定得吃到那種食物才能獲得滿足。通常,這種食物都是高卡路里的食物,吃下肚不免造成體重和身體質量指數(BMI)增加。 因為缺乏特定營養? 許多人認為,「飲食衝動」的出現代表身體在暗示我們體內缺乏某種特定營養,而對懷孕婦女來說,「飲食衝動」可能在暗示胎兒需要什麼營養,但這種認知真的是對的嗎? 你在看電視或電影時,會想要來上一盆爆米花嗎? Photo:  JESHOOTS.COM 「飲食衝動」原因百百種 不少有關「飲食衝動」的研究發現,造成「飲食衝動」的原因有很多種,反而跟體內是否缺乏某種特定營養沒那麼相關,而且這些原因大部分與心理因素相關。 就像巴夫洛夫的狗 首先,俄國科學家 巴夫洛夫 (Ivan Pavlov)對狗的古典制約研究可以拿來解釋「飲食衝動」。他在固定時間利用特定刺激讓被制約的狗狗一聽到搖鈴就以為有食物,進而開始分泌更多的口水。 看電視就想吃爆米花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潘尼頓生物醫學研究中心(Pennington Biomedical Research Center)臨床營養和新陳代謝助理教授阿波爾贊(John Apolzan)說:「如果每次看你喜愛的電視節目時,你都會吃爆米花,未來當你在看電視時,你對爆米花的渴望就會增加。」 到下午就想喝下午茶 另一個例子是用時間來制約。美國羅格斯大學成癮與決策神經科學實驗室主任柯諾娃(Anna Konova)舉例到,如果你每天下午都會喝下午茶,那麼到了下午時無論你身在何方,都會產生想喝下午茶的「飲食衝動」,這是因為「飲食衝動」受到了時間的外在提醒,而非真的是自己的身體需要營養。 每逢夏天,大吃冰淇淋是不少人的消暑良方,然而過與不及都不好,刻意壓抑自己想吃冰淇淋的欲望反而會增加「飲食衝動」的可能。 路透社/達志影像 故意不吃反而更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