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換季容易疲勞想睡?多吃3大類當令蔬菜養肝排毒

春天,正是天氣回暖、萬物復甦的好時節,卻容易讓人不由自主地犯起春睏,巴不得回到冬眠期。日本營養師兼資深跑者深野祐子指出,人在春天之所以會犯睏,是因為季節已經轉換,身體卻跟不上換季而變得虛弱的生理現象。  身體機能為了趕上春天而全力運轉,肝臟要支持其他臟器運作、代謝營養素又要排毒,忙不應暇而陷入「疲憊模式」。一肝動全身,體內毒素累積、能量無法有效產出,就導致人們容易精神不濟、嗜睡。正因如此,要擺脫春睏,首先要「養好肝」。 多吃當令蔬果!3對策養好肝,恢復體內外元氣 深野祐子認為,想要讓肝恢復元氣,最有效的就是「吃當令蔬果」。當令蔬果不僅便於入手,也能補足人體在春天需要的營養素,還能提升肝臟解毒機能、整腸助排毒,加強人體本身的抗氧化能力,如此一來更可以從根本減輕肝臟負擔。 1. 香氣濃重的洋蔥、韭菜,提升肝臟解毒機能 肝臟具備多種功能,「解毒」是其最重要也最廣為人知的功能。除了少喝酒、吃藥避免對肝造成更大負擔之外,儘量攝取香氣濃、味道重、顏色深的蔬菜,比方洋蔥、韭菜、油菜、花椰菜、高麗菜、小松菜……等,可以幫助肝臟解毒,消除體內疲勞。 2. 富含纖維的海帶、芹菜,清潔腸道、排除老廢物質 對於肝臟而言,因便秘而無法排出的老廢物質、毒素,也是一大負擔。尤其是睡眠不足或者暴飲暴食之後,更要努力清整腸道,以避免肝臟不勝負荷。這時可以多吃富含食物纖維的食物:筍子、豌豆、海帶、芹菜、草莓,保持腸道暢通,讓肝臟全力解毒。 3. 含維生素ACE的高麗菜、油菜,加強「抗氧化」、自我防禦 春天來臨,身體要開始抵禦紫外線、適應新季節,運作之餘容易刺激活性氧的分泌。若置之不理,活性氧將會攻擊肝臟,縱使肝臟復原能力再高,依然會感到負擔。在加強肝臟機能、暢通腸道後,多食具備維生素A、C、E的深色蔬菜,如花椰菜、高麗菜、油菜、芹菜、蘆筍、草莓等,便能加強身體的抗氧化機能,與肝臟併肩作戰。 【早安健康】

買商業長照險 補齊保障

政府積極規劃公辦的民眾長期照護等配套措施,就足夠了嗎?我覺得是不夠的,因為這僅能照顧民眾的基礎保障,民眾還是要投保商業的長期照護險,彌補不足的缺口。 根據國發會資料顯示,台灣人口年齡分布超過65歲的比例,將在2018年超過14%,成為高齡化社會,到了2025年比率將更近一步超過20%,邁入超高齡社會。快速高齡化與所衍生問題,愈來愈受國人的重視。 另一項統計顯示,近20年來,65歲以上失智人口增加2.6倍,90歲以上失智盛行率34.1%,即每三人有一人失智;國內需要照顧的老年人口,13年增加三倍。 需要看護的人,平均照顧的時間六年半,其中有1/4的人,需要照顧的時間長達十年以上,以長期照護機構為例,一個月的費用約2~6萬元,加上近年出生率低,龐大照顧費將是子女沉重的經濟負擔,民眾應趁早規劃長期照顧保險。 為了因應現在高齡化的社會,雖然長期照護法已通過,預計要照顧民眾的晚年生活,但我覺得仍然不足,未來政府僅能提供基本保障,不足的缺口仍需依靠商業保險彌補。 金管會已統一規範商業保險長期照護的定義,需符合生理功能障礙或認知功能障礙。生理功能障礙判定為進食、移位、如廁、沐浴、平地行動及更衣六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存有三項以上障礙;認知功能障礙則依失智量表判定失智狀態或阿茲海默氏等病症,且有時間、場所及人物三項分辨障礙的兩項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的長照險有90天免責期的約定,保戶必須在免責期屆滿後,仍持續符合「長期照顧狀態」才可獲得給付保險金。長期照顧保單大致分為二類,一類含身故給付,保費較貴,另一類不含身故給付,保費較便宜,民眾可依自身需求購買。 我的建議是,民眾應趁年輕保費較低時,為自己買一個保障,但因為這類型保單期間相當長,選擇信譽卓著穩健經營的保險公司是非常重要的。(台銀人壽精算部經理 劉啟聖  口述)

2025無齡世代:迎接你我的超高齡社會

圖片
你可曾想像過10年後自己的生活樣貌? 2025年,台灣每五個人就有一人超過65歲, 480萬個老人,卻只有240萬個幼兒, 四成沒有兒女,五成沒有孫子,七成的人住在六大都……   高齡化對台灣是危機還是轉機?   這不是一個世代能解決的問題,而是一整個世代的難題,   你我都即將面對,我們該如何準備?   三十多歲就成為國際醫學期刊的主編──榮總高齡醫學專家陳亮恭與資深專作家楊惠君觀察社會現況,遍訪專家,結合高齡醫學新趨勢,為台灣重要的國安議題---超高齡化與少子化夾殺的未來十年剖析與解答,不再將高齡者視為社消耗而是資產,重新思考都市設計、創造世代融合、健康無憂的無齡生活環境與氛圍,迎接美好未來。   史上第一批全體受過九年國教,跟著台灣經濟起飛歷練過的優秀銀髮族如何得享健康、活躍、無憂的生活,台灣如何不會年金與健保雙崩盤?都需要我們現在就開始正視八大趨勢,執行15個解方,織出安全網。   57歲的流行天后瑪丹娜2016年的來台演唱會,於開賣15分鐘後旋即售磬;   71歲的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自稱Stan哥,正忙著推動台灣優質生活跟競爭力;   84歲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將公司帶到世界級的強盛企業,任何對景氣的預測都被視做鍊金石……。   他們活得精彩有活力,身份證上年齡完全不能約束他們。   我們也期待每位老人都能像他們一樣青春、活力,然而………   10年後的台灣社會人口結構,   2位老人,只有1名幼兒,每3個小孩要扶養1個老人,   4成沒有兒女,5成沒有孫子,7成的人住在6大都……。   迎接這樣超高齡且多數聚集在大都會的人口結構,你可曾想像過自己的生活樣貌?你可以選擇世代融合,也可以視他們為養不起的未來,端看你今天設下什麼樣的願景!   4大問題要面對   全世界都要面對年金破產風險,你會不會拿不回退休金?   防範孤獨死來襲,可能就在你我的社區   不只老人村,還會發生無人村、廢村   健保難保高齡醫療的品質   4大機會現在開始抓緊   生命歷程重新編排,老不一定和退休畫等號,你想繼續為社會貢獻到幾歲?   「高年級新鮮人」歸隊,退休後重返職場,企業需要有能力的資深員工協助新同事戰鬥   長照服務走出機構,回到社區,最新模式解決缺錢、缺人的問題   銀髮產業創造新機,無齡社會新動能,食衣住行更友善 目錄 第一章  ...

新保單 可能變貴

「保單變貴了?」台灣進入降息循環,若未來持續調降利率,恐影響到保單設計的預定利率,屆時商品保險費率將因而增加,對於購買新保單的保戶而言,便很可能要付出較高的保險費用。 近幾次降息,主管機關並未直接對保險的預定利率進行調整,但銀行存款利率卻下調,反而凸顯現行保險商品優勢。 台新銀行副總經理盛季瑩表示,不過就中長期而言,降息對保險公司易形成利差損,尤其是目前熱賣的固定還本型保險,在利率維持下,保險公司在資金運用上便會帶來壓力,不少保險公司去年底陸續停售,或重新更改商品。 保險業者坦承,雖然降息短期內,對保險公司不至於有明顯影響,但降息將影響保險公司獲利,中長期下來,保險公司便很可能提高保費,意即未來保單很可能變貴了。 盛季瑩表示,但並非全部的保險產品都會因「降息」變貴,例如投資型保單,其保單價值是連動投資的標的,主要依標的的投資績效而訂,而非隨市場利率變動,反而市場利率降低,可有效釋出資金,活絡市場,有利部分的投資標的。 全球人壽代理行銷長鄭中安指出,降息對醫療險影響不大,但具有還本或儲蓄性質的商品,影響便較明顯,建議保戶購買時,可選擇利率變動型商品,在其預定利率設計下,具有保底效果,且若遇未來升息,保戶也可享有利率提升的好處。 低利時代,盛季瑩建議,可以趁目前保險商品利率尚未調整時,選擇保障與儲蓄兼顧的保險商品,另外如果趁低利購買房產的客戶,也可以增加規劃房貸壽險的保障,此類型保障較高的保險商品,對於降息的影響會比較小。

躉繳利變保單 對抗低利

央行3月降息,台灣進入降息循環,民眾擔憂定存利息減少,退休族更擔心自己退休金規劃時程表恐將因進入低利時代,必須延後。保險業者建議,可善用利率變動型保單,為自己求保障。 中國人壽副總經理蘇錦隆表示,低利環境下保障更不能少,因為風險不會因降息而減少。因此,在低利時代要先做好保障規劃,這也是保護自身資產的一種方式,另外,低利時代就要尋求保值甚至增值機會的資產規劃,而保險商品就很適合退休準備穩健的上班族。 蘇錦隆建議,以退休族為例,手邊已經有一筆資金,又擔心低利環境退休金會被侵蝕,就可以選擇躉繳型利率變動型保單,以健全自身保障及資產配置。 近期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保障不少,保戶除了享有終身保障外,還有機會以宣告利率為基礎計算增值回饋分享金,退休後有機會每月領取增值回饋分享金,成為退休生活費的來源之一。未來若利率走升,保戶所領的增值回饋分享金也有機會跟著調高,讓退休生活費活愈久領愈多。 至於屬於上有高堂,下有子女的夾心上班族,蘇錦隆則建議要「重保障又可兼顧資產累積」,因為夾心上班族所負擔的家庭責任重大,應該要隨時做好保障規劃,而在打拼事業、照顧家庭的同時,更要把握黃金存錢時間,逐步累積退休金,因為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代表可以存退休金的時間會越來越少。 因此在低利時代,夾心上班族更要做好財務規劃,讓保障與儲蓄兼備。

聰明投保 四大心法

滙豐集團最新調查《守護的力量:安心未來的依靠》出爐。其中,台灣民眾對於未來最大的焦慮在於健康狀況,占62%。財務狀況是否穩健則為次憂慮,約54%。第三憂慮才是生活品質狀況,占總體比率42%。 該調查亦發現三大台灣民眾對健康相關的憂慮,超過七成民眾表示,擔心老年化相關的長期照護需求會對自己和家庭生活品質造成影響。六成五的民眾則擔心家人健康,另有一半人同時也擔憂醫療、藥物或復健等費用支出會對經濟狀況帶來不小的負擔。 滙豐銀行個金暨財富管理事業處負責人葉清玉表示,保險產品可幫助民眾應對人生不通階段的風險,亦能做為保障財富的理財工具。若是民眾擔憂無法買對保險產品時,她建議四個心法,幫助民眾找到最適宜產品。首先就是了解自身最擔憂的事情,先檢視手上所擁有的財務保障,並設想若發生意料之外的事情,是否足以支應個人及家庭所需。 第二,釐清如何運用保險分擔意外保障。她建議民眾可以尋求專業意見,思考自己對未來的願景想像,以及保險如何能相對應提供所需的保障。 知易行難,當了解自身最需要的保障後,接下來就是採行計畫並落實,尋找市場上相同產品中最適宜者,填補保障缺口。 最後則是定期檢視。因為僱主或國家未必能全面滿足個人保障需求,轉換工作、政策方向改變都有可能影響到自身保障,因此定期檢視保障計畫,才能即時滿足個人需求。

經濟學人:美元升勢將止

「經濟學人」雜誌指出,美元的長期升息勢頭可能已經止住,主因為美國聯準會(Fed)貨幣政策立場出現轉變,且商品價格反彈帶動新興市場資產信心回溫,及歐、日寬鬆政策引發反效果。 Fed編製的美元貿易加權匯率指數顯示,美元2014年7月以來已升值近20%,加上Fed開始升息,美元似乎將持續走高。今年頭3周美元仍續升3.8%,直到1月20日才開始回檔。 經濟學人指出,美元回檔的主因,是市場認為Fed政策已經改變,而強勢美元便是影響Fed政策的要角之一,因為美元升值本身就代表貨幣情勢緊縮,對經濟成長不利。 Fed已將今年預估經濟成長率降到2.2%,但仍可能高估,因為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的GDPNow模型顯示,美國第1季經濟季增年率僅0.6%。 同時本周Fed主席葉倫的演說中,表示擔心全球經濟成長,這番談話也使美元回貶。 其次,商品價格回升使新興貨幣反彈。凱投宏觀公司指出,目前新興貨幣匯率指數已上升到去年11月來最高水準,而新興債券與美國公債的殖利率差距也縮小,顯示市場對新興貨幣信心回升。 第三,歐、日央行的寬鬆政策反而使歐元及日圓猛升,可能是因為市場人士揣測央行政策的效果已經大不如前,且一些投資人相信負利率傷害銀行獲利,因此是很糟的政策工具。 經濟學人指出,之前美元升值,對新興市場也是一大利空,會使負債壓力更加沈重,但美元回貶,又對歐、日等已開發國家不利,因為這些國家都依賴貨幣貶值以促進出口,重振經濟。 現在如果美元止升,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的問題也將發生重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