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晚婚晚生成趨勢 「晚」美退休要掌握這3大原則

圖片
台灣現行的晚婚與晚生的社會現象,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顯示,台灣男女初婚者與再婚者之年齡平均數「雙雙遞延」,這現象造成台灣的新手爸媽與子女年齡差距 35~50 歲,促成台灣新中年世代最顯著的族群特徵。全球人壽表示,新中年世代透過投保掌握 3 原則,可將退休規劃一步到位。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顯示,台灣男女初婚者與再婚者之年齡平均數「雙雙遞延」,104 年結婚平均年齡,新郎為 34.2 歲,新娘 31.4 歲;生產婦女之平均年齡為 31.7 歲,較十年前增長近 3 歲。這種晚婚與晚生的社會現象,造成台灣的新手爸媽與子女年齡差距 35~50 歲,是台灣新中年世代最顯著的族群特徵。 正因晚年得子、得女,生得又少,新中年世代在教育經費方面通常不手軟,然而,新中年世代因為過度專注子女教育金,或是過度投入教育經費,排擠到自己退休金規劃,錯失退休金準備黃金時期。有鑑於此,全球人壽特別推出全鑫 360 專案,協助新中年世代在養育子女的同時,也可以有紀律、穩健的一次做好躉繳、3 年、6 年、10 年~ 30 年的退休資金規劃,以減輕新中年世代對於未來退休焦慮,並打造晚美退休財務準備。 全球人壽代理行銷長鄭中安指出,新中年世代最大的特色,就是年紀超過 40 歲,但孩子還小,正需要龐大教育費,同時又上有高堂需要撫養,蠟燭兩頭燒的結果,往往忽略了自己只剩下 20 年的時間可以籌備退休金,因此建議新中年世代更應該從現在開始擬定理想退休金,並且把每年退休金儲蓄金額列為家庭必要支出,這樣才能好好把握退休理財黃金時期,存到理想退休金。鄭中安建議新中年世代可以根據以下 3 大原則,挑選符合自己退休需求的資產累積工具,開始啟動自己退休金計畫: 原則 1. 工具簡單易懂  可以安心持有 每一種退休規劃工具有不同特性,有的工具需要天天查資料、看數字,有的規劃工具價格波動大,容易影響情緒,由於新中年世代相當忙碌,光是工作、照顧家庭就佔去每天大部分時間,因此最好挑選簡單易懂不複雜,也不用花太多心思就可以安心持有的理財工具籌備退休金。 原則 2. 本金安全性高 資產穩定增長 年過 40 歲的新中年世代,在資產累積過程中,更需要保守穩健,畢竟籌備退休金的時間有限,更不能冒太大風險,因此,一定要特別留意退休理財工具是否可以提供本金高度安全性。因為在理財翹翹板的兩端,一個是風險,一個是...

長照險規劃 青壯年必做功課

圖片
許多人會有「長期照護是高齡者專利」的錯誤觀念,認為自己身強體壯,不需要長照險保障。但其實,若不幸青壯年失能,照護時間高達幾十年,留給家人的經濟壓力,遠比老齡失能為甚。保險業者就提醒,不論處在哪個年齡層,都不可忽視長照險。 根據統計,國內長期照護需求者,近四成是65歲以下的年輕及中壯年族群,每年看護費用高達70~80萬元。許多剛起步的社會新鮮人,才領到人生第一筆薪水,就不幸發生車禍終身殘廢,甚至變成植物人。 保險業者表示,近年青壯年失能有新的發展趨勢:因工作壓力大導致腦中風的比率快速上升,失能不再是外在因素造成,疾病成為青年族群不可忽視的失能風險。 一般而言,失能後要住進護理之家,但費用相當昂貴。以大台北地區的護理之家平均費用,單人房的每月住房費用五、六萬元,還不包括醫療衛材消耗、醫療技術等費用,若全部加起來,一年七、八十萬跑不掉,如果又是青壯年失能,照護時間長達數十年,可觀的照護費用很快就會拖垮家庭經濟,更凸顯長照險重要。 中國人壽副總蘇錦隆表示,當身體機能逐漸退化,更需要醫療以及長期照護需求。以「中國人壽闔家安心長期照顧終身保險」為例,32歲從事公職男性投保,保險金額36萬元,繳費期間20年,年繳保費31,824元。 若他於50歲時因罹患腦中風後而致失能,經醫師診斷判定符合保單條款所載長期照顧狀態者,於免責期間終了的翌日,依當時保險金額給付長期照顧一次保險金36萬元,與第一期長期照顧分期保險金36萬元。 之後每屆滿一年且仍生存,按診斷確定日當時保險金額,給付第二期以後的長期照顧分期保險金36萬元,符合保單條款約定情形下,最多可領取20次。若於68歲去世,其生存期間可領720萬元長期照顧一次保險金及長期照顧分期保險金。 經濟日報提供

勞保投保上限 擬升到58,100元

圖片
推開天花板是未來勞保改革方向。新政府擬以勞工平均薪資1.5倍做為勞保投保薪資上限,因此勞保天花板可望由目前45,800元推升到約58,100元,估計有193萬高薪勞工受惠,退休後將可領較多年金。 由於現在天花板與新天花板間的級距尚未擬訂,無法實際估算雇主因而增加的勞保費。假設勞投薪資由45,800元提高到58,100元,雇主一個月的勞保(含就保)支出會由3,206元提高到4,067元,以193萬人、一年計,雇主支出將增加約365億元。 工總之前已有主張,同意提高天花板,前提是要將雇主的負擔由現行的七成降為五成。因此,最高配套版本還待年金改革委員會近期討論。 而勞保推開投保薪資上限,亦將同步拉長平均月投保薪資採計期間。勞保年金目前係採計投保薪資最高五年(60個月),這波年金改革將會拉長至十年(120個月)以上。 政務委員林萬億表示,軍公教勞退休制度都應設定投保薪資上限,多數經濟合作開發組織(OECD)國家也都設有天花板,OECD國家平均來說,約是以平均薪資的1.8倍做為天花板;若剔除掉較極端國家,約可以1.5倍做為天花板。我國亦可援引此方式計算出天花板。 林萬億進一步指出,惟要注意的是,軍公教勞因薪資結構不同,因此倍數設定亦可不同。以勞保為例,勞工薪資水得由低到高,差異很大,就可以1.5倍做為天花板,而軍公教薪資結構就很集中,倍數就可以較低,例如以1.2倍做為天花板。 根據勞動部試算,勞工目前平均薪資為38,176元,其1.5倍即為58,074元,換言之,勞保天花板約在58,100元水準。 勞動部試算,若以38,176元薪資投保勞保,30年年資計,可月領1.8萬元,所得替代率(分母為38,176元)為46.5%。若是以最高投保薪資58,074元、30年年資計,可月領逾2.1萬元,所得替代率(分母為58,074元)為36.6%。勞工所得愈高者,所得替代率愈低。 若是以最高投保薪資58,074元、40年年資計,可月領逾2.8萬元,所得替代率(分母為58,074元)為48.9%。 年金改革辦公室報告指出,目前有73.1萬勞工領年金,平均月領1.6萬元,退休勞工之所以領這麼少,主因是勞工投保薪資上限被設定了,薪資高過於此的勞工亦只能投保最高級距45,800元。一旦推開天花板,勞工就有可能領到較合理年金。 經濟日報提供

房市冷 雙北待售屋高掛

圖片
今年以來房屋交易量持續下滑,待售屋比例攀升,房屋量最大的雙北市,目前約每37間住宅就有一間在房仲或網路通路上銷售,其中林口區更是每12間住宅就有一間在市場上銷售,是雙北市賣壓最大的行政區。 屋比趨勢研究中心總監陳傑鳴表示,新北市的「林三淡」這幾年推案量大、投資客多,仍不乏因套牢或等待價格反彈而尚未出場的投資客,交屋後轉手要賣的比例也高;相較之下,雙北市發展成熟的老舊區域則因新供給有限,即使有零星賣方願低價拋售,對於房價的衝擊也會比較小。 根據屋比比價平台針對所有房仲通路及房屋銷售平台上,扣除各通路間重複銷售的住宅待售戶數調查,台北市有2.4萬戶待售,占住宅存量89萬戶的2.7%;新北市有4.1萬戶待售,占住宅存量的2.6%。大台北地區約每37間住宅中,就有一戶正在房仲或網路通路上銷售。 以雙北市各行政區來看,台北市待售戶數占住宅存量比最高的中山區,達3.6%,北投、內湖及大安也超過3%,發展成熟行政區萬華及大同,則在2%以下。 新北市住宅則賣壓以林口最大,待售戶數占住宅存量比達到8%,每12間住宅就有一間在賣,遙遙領先居次的三峽5.3%、八里4.9%。房地產業者指出,區域中待售戶數多,特別不少區域都屬於房價「超漲區」,在房價下修階段競價出場壓力大。 經濟日報提供

增額還本險 助你享樂退

圖片
政府為挽救年金破產危機,正召開年金改革委員會,代表被民眾視為退休生活金主要來源的政府年金及企業年金,未來請領恐受影響。專家指出,民眾可透過下列三個步驟,為退休生活及早布局。 錠嵂保經南二營業處襄理魏惠敏表示,社會上有一群人,年輕時就開始準備退休規畫,並落實執行,因而退休後經濟來源無憂,成為享受樂活生活的「樂齡老人」;另一群人卻未重視退休規畫,當年老身體機能衰退,又無足夠財力支應生活所需,淪於「下流老人」處境。兩種生活對比,更突顯出提早規畫退休的重要。 退休規畫的第一步,在於釐清退休生活的樣貌,評估合理的金額。退休規畫不是人人平等,必須依個人所需量身訂做,可透過想要幾歲退休、退休後想過什麼樣的生活、這樣的退休生活需要多少費用、幾歲可開始規畫、每個月可投入多少本金等,自問自答,勾勒出退休生活的基本樣貌。 第二步,則是選擇的投資工具。市面上投資工具眾多,每個人的偏好也不相同,以往有人透過提高收入、籌備足夠的存款來準備退休生活。但前述想法在長期低利率環境下,單靠利息收入,已不足以解決年金請領可能打折或延後,及通膨等因素對退休生活金的侵蝕。 因應國人的高齡化需求,保險公司商品設計愈來愈靈活,民眾可選擇穩定成長、收益複利滾存,或退休後每年還本的商品,例如,增額還本型的保單,來累積自己的退休生活金。 最後一步,則是定期檢視。退休是未來「可預期的失業情況」,最好的因應方式是,一出社會就開始累積。退休規畫需長期進行,尤須定期檢視。例如,當政府年金改革已有確定方向,民眾就必須了解,退休生活金因此短少多少,並且據此增加需要準備的金額。 退休規劃三步驟 分享 選終身壽險 四點不漏 退休規劃意識抬頭,具備還本特色、有生存保險金可領的終身型壽險日漸受到重視。中國人壽主管指出,挑選生存還本型商品,須留意下列四點。 首先,要注意生存保險金的給付方式是繳費期間就開始領取、或是繳費期滿才開始領取,這樣才能依自身的資產配置,及退休規劃進程,來選擇適合的方式。 其次,要注意還本的頻率及相關規範。例如,有些保險產品雖然載明年年還本,但是從第二年度才開始還本,有些保險產品則是繳費期間每兩年還本一次,繳費期滿之後,才會每年還本。 民眾可進一步詢問壽險公司,是否有分段式的還本模式,繳費期間若有相關資金收入,可考慮用分段式還本模式,例如繳費...

年金改革 擬拉齊所得替代率

圖片
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昨(6)日聚焦給付,政務委員林萬億表示,已有委員建議年金所得替代率訂為60%至70%,應可被接受;並且未來給付要訂自動調整機制,主要隨物價、薪資、人口老化而自動調升或調降給付。 所得替代率是年金改革關鍵的數字,若能取得共識,各項退休制度可據此回推年資給付率、投保薪資上限(即天花板)、及領取資格和條件等等。目前軍公教年金所得替代率高達75~95%,若各界有共識所得替代率訂為60%至70%,代表著軍公教給付水準將大砍,而勞保給付則有些微調升空間。 林萬億也表示,軍公教勞都應設天花板,亦即應設定投保薪資上限。多數OECD國家也都設有天花板,OECD國家平均來說,約是以平薪資的1.8倍做為天花板;若剔除掉較極端國家,約可以1.5倍做為天花板。我國軍公教勞天花板亦可以平均薪資倍數計算出天花板,但軍公教勞因薪資結構不同,因此倍數亦可不同。 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李安妮在會中表示,年金所得替代率可訂在約60%上下,愈高所得者要有累退效果,即所得愈高者,年金所得替代率要愈低;年金給付投保薪資採計期間,應愈長愈好,最好是要有20年或十年,或者仿照美國制度,係將全部年資扣掉最低五年,「排除掉人生最不如意的五年」。她表示,像目前軍公教退撫係採退休前高本薪為基礎,已產生很大扭曲。 林萬億表示,未來給付亦將仿照OECD國家設定自動調整機制,通常給付會設定與物價、薪資、人口老化而連動,亦有部分國家與經濟成長率連動,未來設有自動調整機制後,就可隨因素自動反映,免除政治干擾。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在提案,取消軍公教18%優存,並明訂請領年金年齡為65歲;但反對調降雇主分擔比率。

過世前兩年贈與課遺產稅

圖片
為了節省遺產稅,常有人會在配偶重病時,將其名下定存、不動產或股票,在短時間內轉移到自己或他人名下,但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投資部經理陳信賢提醒,配偶死亡前兩年內贈與的財產不但要課徵遺產稅,基於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還有可能加重稅負。 許多民眾認為,只要在被繼承人死亡前把財產移轉,在申報遺產稅時,名下沒有遺產就課不到稅,但實際上國稅局在查核遺產稅時,會常態性查核過去三年內的相關資料,被繼承人若有申報利息所得,會將申報遺產稅的相關資料比對存款跟利息所得申報的數字是否相當。 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5條規定,夫妻間相互贈與財產雖然免納贈與稅,但若該贈與行為是發生在配偶死亡前兩年內,其贈與的財產依規定還是要併入遺產計徵遺產稅。 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民法也規定,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比方說一方配偶死亡,配偶現存婚後財產,扣除婚姻關係存續中所負債務後,如有剩餘,其雙方剩餘財產的差額應平均分配,因此有可能加重遺產稅的負擔。但若生存配偶的財產是屬較少的一方,也可依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的規定,最多可請求到死亡配偶一半的財產,也就是可以少掉一半的遺產稅。 舉例來說,甲君在其配偶死亡前的兩年內,將配偶遺產總額1億元全部轉移給自己,但依規定,仍要將這筆贈與的財產納入遺產課徵遺產稅,因此還是要繳納1億元的10%遺產稅;但若是在死亡發生時,配偶的財產比甲君多,甲君可主張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請求配偶一半的財產,因此只要繳納5,000萬元中10%的遺產稅。 此外,陳信賢也建議,長期照顧服務法修正案最快明年上路,遺贈稅率將提高,並分為三級制採不同課稅門檻,建議高資產族應評估自己身體狀況後,儘早做資產配置,以利節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