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7的文章

不是啃老,是「老啃」!10年後...1人退休只能「啃」6人

圖片
聯合國 2017 年最新統計預估,未來 2100 年的全球人口,將從現在的 75 億增加到 112 億,最讓人擔憂的是,未來 10 年,全球 65 歲的人口數量將激增 38%。 也就是說,現在退休人口和適齡勞動人口比例是 1:7.5,10 年後,這個數字就會降到 1:6。 10 年後的人口問題,讓人想了都覺得沈重,想想年輕力壯時,努力賺錢繳各種退休社會保險金;隨著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適齡勞動人口萎縮,等自己老了的時候,就偏偏少了那麼多年輕人可以賺錢供自己養老。      目前已發展國家面對的人口挑戰,主要是: 出生率太低、人口壽命愈來愈長、適齡勞動人口正在收縮。 預期未來 10 年,僅有瑞典和英國的人口問題可能有所改善。             《華爾街見聞》報導,有些已發展國家對此採取的措施是鼓勵移民流入,長期來看,於事無補;短期來看,簡直就是飲鴆止渴。 歸結這些已發展國家人口老齡化加速,主要還是 生育率偏低,無法有效拉升 。像德國,2015 年移民淨流入 120 萬,但平均生育率還是只有 1.47,到了 2045 年都不會超過 1.6,終端人口衰退的情形難以逆轉。                      新興國家的人口問題則相反,擔心的反而是人口增加快速 。像印度,未來 5 年,每年勞動人口將增加 100 萬人;尼日每年勞動人口增加更高達 300 萬人,在工作機會的胃納則無法消化下,很容易出現高失業率和社會動盪等問題。

公勞保失能理賠低 殘扶險補強

圖片
2017/07/14 |  保險稅務 朱漢崙/台北報導 以往不論是勞工或是公務員,失能給付往往偏重依賴勞保、公保,壽險業者指出,公保或勞保對於職災失能給付額度偏低,且一般只有殘廢保險金,倘若受災勞工40歲,餘命50年活到90歲,額度大約550萬元,和壽險公司所提出的總給付金額近2,800萬元額度比起來,連其5分之1都不到,民眾即使有公、勞保,最好還是加保民間的殘扶險,以避免意外發生時民眾或家人的後半生計陷入困境。 截至105年底,全國勞工保險投保人數為1,016萬人,公教保險投保人數為58萬人,他們都有投保勞保或公保,壽險業者指出,一般而言,愈年輕的族群,由於所得有限會縮減保險開支,因此除了公保、勞保未再加保其他保險,然而一旦職災發生時,這些年輕族群反而會因為公勞保的理賠不足,而使生活陷入困境。 台銀人壽主管分析,公勞保的失能給付不僅不足:「而且失能給付計算方式對年資較淺,薪水較低的年輕人不利,可說愈年輕愈少」,但偏偏18~59歲的青壯年族群占失能人口的比重高達45%,是職災高危險群,因此年輕或青壯族群,應該反過頭來檢視自己的保險失能給付是否足夠,能否真正「以防萬一」。 台銀人壽指出,年輕族群投保殘扶險等一般商業失能保險,投保年紀愈輕保費愈便宜,而且一般40歲左右的青壯年投保殘扶險,比起一般的公保或勞保,失能給付至少多出4倍以上,同時有些保險公司對其保單還有「豁免保費」設計,亦即保戶若在繳費期間發生第1級至第6級殘廢事故時,之後未繳的各期保費可望全免,此時給付的加成效果更高。 台銀人壽舉例,倘若1位年約40歲的男性保戶在台銀人壽投保20年繳期的殘扶險保額4萬元,年繳保費52,520元,20年總繳約105萬元,活到90歲身故,當發生意外或疾病致殘廢時(假設為第1級殘廢),自確診之日起,該保戶可馬上領到200萬元殘廢保險金及80萬元復健補償保險金,以應付事故發生後的龐大醫療、復健及生活費等開支。

骨鬆、腰痛、關節炎竟與缺水有關!

圖片
上班族久坐、沙發族時常隨意躺坐著看電視,長期下來常覺得頸肩腰部隱隱作痛,一般人都以為這些疼痛是因為姿勢不良所致,但其實最根本原因是因為身體缺水 !   缺水與腰痛有什麼關聯呢?其關鍵就在於椎間盤。人體上半身75%的重量,是由椎間盤核中的水支撐,25%的重量則由椎間盤周圍的肌肉組織支撐。當身體吸收足夠水量並經常運動時,椎間關節的水才會被擠壓出來,以潤滑關節、支撐上半身的壓力。   如果身體缺水,就會沒有足夠的水分進入椎盤空間 ,脫水的椎間盤腔體就會萎縮,導致關節間沒有液體潤滑,摩擦力變大甚至擠壓到局部神經,嚴重的話還會引發坐骨神經痛或者是椎間盤破碎等症狀。   椎間盤在哪裡?     脊椎從頸部到骨盤,節節相連,每二節間就 有一個「椎間盤」。椎間盤是連接相鄰兩個椎體的纖維軟骨盤,使脊椎可以在相當的角度之間活動,有如避震器的功能。成人共有 23 個椎間盤。椎間盤對脊柱、大腦和其他結構(例如神經)有緩衝保護的作用。   骨關節缺水還會造成骨質疏鬆、關節炎                  我們能夠自由地俯仰脖子、彎腰、跑步,所有動作能夠輕鬆達成靠的就是大大小小的關節。全民健康基金會曾撰文指出,這些連結了兩塊骨骼、讓我們可以改變姿勢、角度與運動的組 織,其實是一層附著在骨骼末端表面的軟骨。軟骨雖然有個 「骨」字,卻是與硬梆梆的骨骼完全不同。   頸椎痛                      新光骨科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韓偉醫師曾為文表示,可將軟骨想像成海綿,海綿一壓下去,水 就會跑出來,就有潤滑的效果,骨頭跟骨頭之間便能滑順地連動,相反的一放開,海綿就把水吸回去,就回到原來的狀態,沒有軟骨,骨頭跟骨頭之間會磨擦,不僅會產生疼痛,更無 法活動。常見的頸椎疼痛也是因為頸椎關節缺水造成。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也是因為身體缺水的緣故,多數人都認為骨骼鈣質的集合體,事實上除了鈣之外,骨骼還由鈉、鎂、磷等多種礦物質和水分構成。潘懷宗博士為文指出,身體若缺乏鎂會干擾鈣與維生素D的利用,進而提高骨質疏鬆的風險。由於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一旦身體缺水便會缺少礦物質,進而導致骨質密度降低。   關節炎                        軟骨中的軟骨細胞會製造「軟骨基質」以構成軟骨,軟骨基 質中的水分就占了70%。關節 被軟骨包覆,由於

研究:洋蔥能讓大腸癌細胞自殺,挑這種洋蔥最有效!

【早安健康/陳建甫編譯】洋蔥一直以來被認為具有提升血液循環,防止血管幽靈化的效果,由於洋蔥本身強力的抗氧化效果,甚至還獲得了「菜中皇后」的美名。自古以來,洋蔥就被當作是提神健體、提升食慾並且治療感冒的食補來使用,近代科學更發現洋蔥可以有效預防骨質流失、分解血中脂肪的效果。然而令人驚訝的是,最近科學家更發現,洋蔥當中的多酚具有改善大腸癌的效果。  洋蔥表皮富含槲皮素 抗氧化更能引導腸癌細胞自殺   根據加拿大貴湖大學的蘇瑞許‧尼瑟拉贊(Suresh Neethirajan)教授的研究團隊實驗,發現洋蔥多酚當中的槲皮素具有引導大腸癌細胞凋亡的神奇功效。原本槲皮素是作為植物自我保護紫外線、害蟲及細菌侵蝕,並且為了消除自身活性氧而產生的一種植物多酚,過去則發現了人體攝取之後同樣能有效消除體內的活性氧,來達到抗氧化及抗癌的效果。  但是本次實驗則將人體大腸癌細胞與五種不同品種的洋蔥共同置入培養皿觀測後,發現相較於過往所認知的缺氧性細胞壞死,這些癌細胞是自殺式地萎縮死亡的,而且表皮顏色越紫紅的洋蔥品種,其引導癌細胞凋亡的速度也越快。  尼瑟拉贊教授表示,細胞凋亡是指受傷及老化的細胞自動毀滅後,分解為蛋白質並重新成為製造其他細胞的材料,而槲皮素應該就是啟動了癌細胞的凋亡機制才引導其執行細胞毀滅。  哪一種洋蔥抗癌力更強呢? 紫洋蔥花色苷豐富 抗癌能力再升一階   另一方面,紫洋蔥比較洋蔥更能快速引導癌細胞凋亡,原因在於其含有的色素:花色苷,與槲皮素一樣具有強力的抗氧化能力,一起攝取時還能夠進一步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此外也能提高槲皮素的機能,讓其對癌細胞的殺傷能力更升一階。  而研究團隊也表示,這次的發現提供了癌症患者更天然的抗癌手段,甚至能為開發純天然的抗癌藥物打開一線曙光。除了大腸癌之外,今後研究團隊也會針對乳癌細胞進行研究,可望未來能將槲皮素投入乳癌治療當中。  紅豆湯也能引導胃癌細胞自殺   而日本食療名醫石原新菜也表示,日本近來也研究出紅豆湯與紫洋蔥相同,具有引導胃癌細胞凋零的效果,因此今天出門買菜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找找紅豆、紫洋蔥等天然的抗癌尖兵吧! 

退休準備 別忽略醫療費用風險

以往台灣多數民眾約在40歲開始準備退休,但在平均壽命延長、少子化、孝親觀念改變等環境變化下,匯豐銀行認為,民眾所需儲備的退休基金可能將會更多。 尤其,現在社會的狀況,醫療險的規劃和退休金的準備是一樣重要的,匯豐銀行個人金融暨財富管理事業處資深副總裁曾詩如認為,很多人在進行退休準備時,忽略醫療費用所產生的財務風險,建議及早妥善規劃,為醫療的財務風險預做管理,才可以避免醫療費用侵蝕到原本辛苦累積的資產。 曾詩如從工作經驗看出,許多民眾在看待醫療險時,會認為「已經買了」、「買很多了」、「覺得足夠了」,實際上,醫療險的保障應該要因應醫療體制的不同、醫療科技的不同、家庭責任的不同以及保險本身保障範圍的不同,定期進行檢視。建議考慮「終身醫療」保險,擁有專屬的終身醫療帳戶。 花旗銀行板橋分行經理謝宛霓也指出,大多數情況是上班族的收入相當穩定,就算是大型企業高階經理人的財管客戶,金流方面仍相當穩定,在目前醫療險準備需要更為增加下,她會建議,在前述的定期定額方法之外,每個月再多存一點點錢,新增的小額準備金就用在健康相關項目上,如醫療險的保障項目,也能考慮「終身醫療」保險,只要民眾有心於「為自己好」,無論金額大小,財管顧問專家都願意協助規劃。

美元保單 狂賣

圖片
近2年美元保單買氣變化 台灣掀起美元投保熱!根據金管會昨(6)日公布最新統計,今年前4月國內美元保單新契約保費高達42.53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301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97.63%,且占壽險整體新契約保費約30%,金額、占比均創歷史新高。 壽險業指出,5月、6月不少壽險公司調高美元利變壽險的宣告利率,買氣更加提升,估計占有率會再提高,全年美元保單買氣可能突破新台幣3,000億元,甚至上看4,000億元。 為何美元保單買氣會出現爆衝?壽險業者分析,有三大原因,第一是今年前5月新台幣升值,去年上半年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在32.3~33.65元,但今年前5月由32元急升到30.1元,更多民眾有意願將新台幣兌換為美元投保;第二大原因即是去年保險局調降新台幣保單責任準備金,目前已到歷史谷底,新台幣傳統型保單7年期滿報酬率最多就2.3~2.4%,但美元傳統型保單目前有3.2~3.26%。 第三大原因,是保戶投保新台幣傳統保單,壽險公司為了達到較高的投資報酬率,必須到海外投資,遇上今年前5月新台幣大幅升值,整體壽險業匯損金額就達970億元,但若業者銷售美元傳統型保單,壽險公司即不必承擔匯兌風險,且不必計入海外投資限額。 今年前4月壽險業新契約保費4,335億元,其中1,300億元是美元計費保單。保險局統計,美元傳統型壽險前4月即賣出31.78億美元(約合新台幣972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近70%,主要是躉繳型居多,美元投資型保單前4月有10.75億美元(約新台幣329億元)成長287%。 今年前三大熱銷美元保單即傳統死亡險(即美元利變增額終身壽險)、傳統生死合險(美元利變還本險)、投資型遞延年金(美元投資型年金),保險局也表示,今年外幣保單幾乎都是美元計價,如外幣傳統型壽險中有88%是美元,外幣投資型保單則有73%是美元計價。

退休生活不能賭 被動收入穩生活

依據官方算法,以勞保最高投保薪資4萬5,800元計算,工作25年後,在60歲退休,每月可領退休金約1萬7,748元,加上勞退收入頂多兩萬多元。匯豐銀行個人金融暨財富管理事業處資深副總裁曾詩如表示,若要完整支應充裕的退休生活,試算後估計平均約需要每月5.5萬元,這之間的退休金缺口,就必須要靠個人的事先規劃來做準備。  退休生活日常開銷每月5萬多的金額,花旗銀行板橋分行經理謝宛霓認為,是相當合理的設計,在退休準備規劃上,宜以「被動收入」為原則,採取穩健收入來源,經她估算,台幣2,000萬元作為退休投資金池,投報率(ROI)約在3%,就應已足夠。  「不要以為3%是很小的報酬率」,謝宛霓說,對於退休需求來說,真正重點在於穩健收入,「退休生活不能『賭』」,任何激進冒險作法都不適當。以「台幣2,000萬、投報率3%」的退休資金規劃,謝宛霓認為,理財商品的選擇上,優質債券可以為投資人作到合理的退休準備。  對於2,000萬元的基本退休資金池,謝宛霓分享了她的準備方式。她說,自己和一般上班族一樣,主要收入來源是固定月薪,外加一些工作獎金等等小收入,第一步會以定期定額方式配置在共同基金部位,差不多兩年的時間,就檢視該筆資金部位,以一定額度轉作儲蓄險保單,債券部位亦合適,用階梯累積式一階一階地擴大退休資金池,並維持被動收入的投資邏輯。  雖然金融專家一再說明,連自己的作法都公開了,經營台灣財管市場許久的匯豐銀行發現,台灣仍然有21%左右的民眾,尚未開始為未來的退休生活做準備,即使是有規劃的民眾,也普遍存在準備不足的情況。  其中,「醫療照護費用」是花旗、匯豐同時注意到的新增項目,主要是近年來健康風險持續上升,醫療經費的需求步步墊高。匯豐集團最新的調查報告《未來的退休生活:趨勢的變革》就顯示,79%仍在工作年齡的民眾認為退休人士未來會花費更多的醫療照護費用;同時,56%仍在工作年齡的民眾擔心自己未來無法支付退休後的醫療照護費用。  曾詩如說,一般而言,越年輕的人越容易低估自己將來所需的退休金,存在「過度樂觀」的迷思;現在的狀況則是因為老年後的醫療、長照需求在增加,更容易成為被忽略的支出,等到實際發生後,就會擠壓到原本規劃用於生活支出的金流。像官方統計,50歲以上的住院者不論男女,健保部分負擔的費用是20歲族群的3至5倍,這僅僅只是健保負擔的部分,另有一部分的醫

子女教育費用 台灣全球第五高

圖片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匯豐控股(HSBC)針對全球15個國家地區進行教育支出調查,結果發現香港父母栽培下一代最不手軟,每名子女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平均花費超過13萬美元(約合台幣400萬)。台灣家長也很捨得投資子女教育,以平均支出5.6萬美元(約合台幣172萬)排名第5。  匯豐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香港父母平均在每位子女身上砸下132,161美元的教育支出,在所有受調的15個國家地區中高居第一。  排在2到5名的依序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新加坡、美國、台灣。6到10名為中國、澳洲、馬來西亞、英國、墨西哥。11到15名為加拿大、印度、印尼、埃及、法國。  匯豐財富管理部門主管努恩(Charlie Nunn)指出:「調查的15個國家地區中,有9個地方家長最大的財務負擔,正是來自子女的教育費,高於房貸、房租及家用支出等其他開銷。」   匯豐訪調全球將近8,500位家長,他們至少育有1名23歲以下的在學子女。這些受訪父母被要求估算每年花在孩子學費、教科書、交通、住宿等方面的費用。  匯豐統計出父母教育支出的全球平均值在4.4萬美元(約台幣130萬元),連同台灣在內的前5名國家都超過此平均值。  教育支出的高低通常與念公立校還是私立學校有關,家長將子女送進公立學校就讀的花費,遠比進私校來得少。以香港為例,讓子女念公校的家長平均支出96,735美元,子女念私校的花費平均高達211,371美元。  匯豐的調查還發現,亞洲父母對子女的前途最樂觀,例如85%的印度父母及78%的中國父母,相信自己兒女的就業前景一片光明。但在法國,只有3成家長有此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