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9的文章

勞工退休變晚 平均61.1歲

圖片
勞動部公布2018年勞工生活及就業狀況調查統計發現,近五成勞工規劃61歲以後再退休,預計退休年齡平均為61.1歲;其中男性勞工61.7歲,較女性60.4歲多1.3歲。值得注意的是,從2015年開始,勞工預計退休年齡從60歲起,逐步向後延退。 值得注意的是,從性別來看,男性勞工預計退休年齡在61.7歲,也是從2015年調查時的61.0歲開始向後延,最明顯的是女性勞工,2018年調查預計退休年齡在60.4歲,但女性在2015年時,預計退休年齡為59.1歲,短短四年內就向後延退了一年。 此項最新出爐的調查發現,46.9%勞工規劃61歲以後退休,相較2015年的60歲、2016年60.2歲、2017年的61歲,可說退休年齡年年向後延。 至於勞工規劃退休後的生活費用來源,仍是以自己儲蓄占75.2%最多,其次為新制勞工退休金占57.2%,第三則是勞保老年給付占43.5%,這部分的排名與過去幾年並無大幅的變動。 勞動部提醒,《勞工保險條例》從2018年起,也就是勞保年金上路後第十年開始,勞保老年給付法定請領年齡將從60歲向後調整,簡言之,民國51年(含)以後出生、現在57歲以下的勞工,都要到65歲才能開始領勞保年金。 此外,勞動部在2018年7月10日預告「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法」後,收到不少意見反映,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署長黃秋桂表示,彙整意見後提報至行政院審議,日前曾召開會前會,政委林萬億提供不少建議,指示勞動部針對包括研究強制退休年齡是否向後延等議題進一步調查、討論,充實意見後再進行實質審查。 (工商時報)

失智被騙一億 財產給兒子就被棄養 小心銀色財務危機

別以為年輕時打拚事業,穩當地做好退休準備,年老備有一筆退休金就能高枕無憂!即使有錢,也可能因失智被騙、分產後被子女棄養,或是空有房產卻現金流不夠……,明明「不窮」,卻無法過安穩的老後人生。這是高齡社會,也是將來你我都可能遇到的「銀色金融炸彈」! 根據警政署統計,60歲以上老人受騙的人數,5年翻了一倍,以去年受害人數為例,60歲以上老人占了一成四。若統計 失智長者 相關的民事糾紛,則11年來增加了16倍。 80歲的黃老先生,數年前太太過世後,他將7百多萬元現金,全部給了兒子;兒子卻沒有擔起照顧老爸的責任,孤獨無依的黃老先生於是一狀告上法院,要求兒子給付扶養費。 控告兒子獲勝訴後,親子關係已告破裂,成為黃老先生人生中難以彌補的遺憾! 被騙上億元 十年惡夢的開端 2004年,年僅55歲的吳運生開始出現一些怪異舉動,脾氣變得暴躁,甚至懷疑太太劉慧芳想要謀害他,反覆就醫卻沒查出病因。 病後4年,一個陌生人多次來電聯繫,讓封閉多時的吳運生頻繁外出。劉慧芳起初還為丈夫病情好轉,後來才獲知是與電話那頭的陌生人一起合夥投資房地產,一個350萬元的投資計畫,吳運生不但拿出了3百萬元,房子居然還登記在對方的名下,劉慧芳這才驚覺不妙。 「那是被 詐騙 的第一步。」對一個陌生人投資這樣不合常情的事,讓夫妻起了爭執,吳運生負氣離家出走2個多月。親友協力把吳運生勸回家後,再帶他到台大醫院就醫。 原本一直懷疑是腦部腫瘤,沒有想到家醫科醫師初步診治後,將吳運生轉診到精神科。劉慧芳回憶,當時嚇了一跳,但先生這時才被確診為失智症。 失智,還不是最大的打擊,劉慧芳發現先生離家2個多月間,存款被提領、保險箱中的珠寶被取走、房產被抵押、過戶,前前後後一共被騙走1億1千多萬元。她的10年惡夢就此展開,不斷跑法院、打官司,但失智症幾乎成了「合法」詐騙的掩護。 「我曾經接手過一個案子,詐騙病友財產的是一位認識超過20年的老朋友,在往來過程中逐漸發覺病友的狀況,於是一方面加深介入病友的生活,博取信任,一方面將他的錢慢慢騙走。」長期協助失智症病友處理法律事務的律師鄭嘉欣說。 不論是外人詐財或是親友藉機將財產轉移,往往都是一步一步取得病友信任之後,再一點一點地從他們身上詐財,因為時間拉得很長、每次的金額也都不多,加上家屬可能疏於照顧或是不了

楊金龍:中美爭端恐燒3、5年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7日在財委會業務報告並備詢,立委吳秉叡質詢中美貿易爭端、大陸經濟衰退及人民幣貶值的看法,楊金龍認為,中美貿易爭端針對貿易逆差的協商部分短期有可能結束,但關於結構調整的問題,預料會再延燒,「這不是一朝一夕可解決的,不排除延續三、五年」。 中美貿易爭端影響所及,大陸外匯管控轉趨嚴格,也衝擊人民幣國際化進度。楊金龍表示,大陸資金管制,匯出的困難有提高,這是基於穩定人民幣的考量,因此,前幾年積極推動的人民幣國際化,「我覺得會遲延」。他說,如果設定對1美元要貶至人民幣7元,資本管制將會更緊,一定會拖延人民幣國際化的腳步。 大陸經濟衰退的議題上,楊金龍指出,由於經濟成長率下修至6.6%,創28年最低,未來再修正至6.5%或6%都還算合理,但市場預估會跌到2%,「這可能要很久以後的事」,主要是國際社會上一直以來有很多懷疑大陸數據真實性的聲音,因為大陸地下經濟很龐大,有很大一塊沒有計算進去。 他補充,大陸經濟成長率放緩到2%以下,表示經濟要先發展到如同先進國家的階段,這需要一段時間,雖然美國總統川普提出公平性的問題,指大陸科技已相當先進,但總體要進入已開發國家,在經濟上仍需世界銀行的資金協助,「說大陸不公平競爭,應該是一帶一路計畫被詬病的結果」。 目前中美貿易摩擦有慢慢平靜下來的跡象,但楊金龍強調,「全球隨時都有事情發生」,例如英國脫歐議題最新發展,歐盟要求英國48小時內回覆,態度轉強硬,代表突發事件難預料。台灣是開放自由經濟體,所有突發的重大事件都要去面對,「央行會很認真去面對」。 舉凡中美貿易摩擦等全球重大議題,楊金龍認為,市場必然會發生大幅波動,央行會根據影響經濟層面的程度,提出適時反應對策,畢竟央行與一般金融市場不同,金融市場在波動大時,反而可從中找到獲利機會,但央行絕不樂見市場波動太大,一切以追求金融穩定為最高目標。 (工商時報)

超實用!車禍受傷可請求哪些賠償?專業律師:這5種金錢賠償很常見!

車禍受傷,應該在我們生活中都很常見…一旦遇到,大家最想了解大概就是可請求的賠償項目與金額了!之前有介紹過這篇: 車禍求償上億,法官判賠3千 。所以究竟可要到的車禍損害金錢賠償有哪些呢? 簡單來說》是車禍後而產生的必要費用 發生車禍,常會伴隨「財物」與「人身」的損失,無論是車禍、物件,還是身體健康等方面的傷害。而損害賠償,是以「回復至損害發生前的原本狀態」為原則。在進行損害賠償,多數時則是以「金錢賠償」為主。 而法院在認定賠償項目與金額大小時,主要會著重「實際損害」與「主張回復方法」間必須要存在「關聯因素」、「合理因素」、「相當因素」,當然部分也會參酌「社會通常觀念」。 車禍後可請求的常見賠償有以下5種 1.醫療費用。 2.生活上額外增加必要的支出費用。 3.喪失/減少勞動力的賠償。 4.停薪、停業的賠償。 5.精神上的損害賠償。 1.醫療費用 常見項目:住院費、手術費、藥品費、檢驗費、掛號費、診斷費、診斷證明書費等等。 注意:需有醫生證明是因車禍而造成的診斷證明書。不過醫生不會在診斷證明上面寫是車禍造成(醫生又不在車禍現場,他怎麼可能知道是什麼造成,所以不要這樣為難醫生唷!)。 2.生活上額外增加必要的支出費用 常見項目:看護費(要醫生的診斷證明上面有寫才可以)、醫療輔助、義肢、往返醫院交通費。 注意:需提供相關單據證明。 而如果我就沒錢,所以雖然醫生說要看護,但我只能找我媽看護,這樣好像被告就賺到了? →法院對此認為,親屬代為照顧被害人之起居,固係基於親情,但親屬看護所付出之勞力並非不能評價為金錢,雖因兩者身分關係而免除被害人之支付義務,惟此種基於身分關係之恩惠,自不能加惠於加害人。故由親屬看護時雖無現實看護費之支付,仍應認被害人受有相當於看護費之損害,得向加害人請求賠償,始符公平原則(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1543號裁判參照)。 那我受傷要吃好一點,所以買白X氏人參的發票,能不能要求呢?或因為腳骨折,所以看電影只能搭計程車去,真的是太委屈...。 人客啊,這些部分是不行的喔,因為車禍不代表拿到無上限黑卡喔。也曾經有人一件車禍同時給好幾間醫院看,然後所有醫療費都要請求,而被法院打槍的喔。 3.喪失/減少勞動力的賠償 車禍可能造成被害人的身體或健康上的傷害,計算賠償時會依據(勞動能力的減少程度、勞動損失年數計算、被害人的薪

各式機能水的迷思

現在連喝水都要強調「機能性」。海洋深層水、鹼性離子水、水素水、奈米水、竹碳水,這些打著對健康有好處的「機能水」,真能為身體帶來額外紅利? 1/海洋深層水:水中的微量元素,比不上食物來得多元   被譽為「深海藍金」的海洋深層水,宣稱蘊含多種珍貴深海礦物與微量元素,但真的需要靠喝水補充身體所需的礦物質嗎? 「水並不是人體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的主要來源,」台灣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戴桓青明白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水中的微量元素通常只含人體所需元素的1~20%,不如食物多元,含量也不比食物,一般人如果飲食均衡,其實不需要靠喝水攝取礦物質。   因表層水的微量元素會被水中生物利用,取自深海的水,通常保有較多的金屬鹽類元素。但已故的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提醒, 市售的海洋深層水多半是稀釋幾百倍後才製成產品,其中的礦物質含量恐怕不如大家所期待的多 。   別急著否定海洋深層水。有小型實驗發現,針對激烈運動、大量流汗後的補水,海洋深層水因含有低濃度的鈉離子,還有其他稀有微量礦物質,復水效果確實比純水來得好,有助身體體液平衡。   只是要注意的是,身體狀況異常者不建議長期飲用含高濃度礦物質的水。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顏啟華說,有腎臟病、心臟病、肝功能異常、 高血壓 的人長期大量飲用高礦物質的水,可能易造成水腫、血壓無法控制,甚至對身體帶來不良影響,需多加留意。 2/電解水、鹼性離子水:腎功能不佳患者,應避免飲用 針對「酸、鹼體質會影響健康」的倡議始終存在。而商人們也看準了這點,推出「可改善酸性體質」的鹼性離子水,甚至強調有消除自由基、抗氧化的功能,讓許多人趨之若鶩、人手一瓶。 「電解水其實是透過電位分離出來的水,但隨著時間,水的氧化還原電位(ORP)數值會改變,因此真正的電解水只存在於剛形成之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陳錫賢說明。 也就是說,市售的包裝鹼性水並不能算是真正的電解水,畢竟這些包裝水生產後已經放置一段時間,ORP值應該已經升高、變酸。 況且,專家們一致表示, 用吃的、用喝的,都不會影響人體的酸鹼值 。健康人的正常血液酸鹼值介於弱鹼性的pH7.35~7.45;當身體酸鹼平衡改變,血液、腎臟及呼吸系統便會自行調整,讓身體維持在弱鹼性狀態。即使喝下許多鹼性離子水,也不會改變身體的弱鹼性狀態

這7類食物很傷腦 但你每天都在吃

醫學報告指出,現代人營養缺乏比例少,絕大多數都是營養過剩,但腦部的營養則相對較低,原因是吃得不夠健康。你每天愛吃的那些薯條、洋芋片、蛋糕…,就是傷腦飲食之一。想延緩老化、預防失智,以下這些傷腦的飲食,能少吃就少吃吧,最好戒掉! 1、高鹽飲食 許多國內外研究都指出,高鹽飲食除了讓血管收縮、血壓飆升外,過多的鈉會影響大腦的認知功能,並損害思考能力,加速老化。 2、甜食 甜點、蛋糕等這類高糖精緻甜食不但熱量高,含糖量也多。攝取過多的糖分會與蛋白質結合發生糖基化反應,加速身體的衰老,也使大腦變得遲鈍,影響智力發育。尤其青春期的孩子,更應該嚴格控制甜食攝取量。 3、含鉛、鋁的食物 油炸油條、甜甜圈,會加入含鋁的明礬類膨脹劑,皮蛋則含有一定量的鉛。吃了過量的鉛、鋁會對大腦及腎臟細胞造成一定的毒害,同時也會造成記憶力減退、認知能力下降。 4、油炸食品 許多人都愛吃炸雞、薯條、洋芋片,但你可知食物經過高溫油炸後,會產生大量的致癌物質丙烯醯胺,不但傷害神經和生殖系統,也損傷大腦細胞,大人小孩都應該少吃。 5、反式脂肪 餅乾、糕點、爆米花等烘焙食品常用氫化植物油製造酥脆或滑潤口感,但植物油氫化不完全會產生危害健康的「反式脂肪」。台北榮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指出,許多研究發現,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相比,對人體的危害更高,因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很可能引起腦血管型失智。衛福已從去(2018)年7月起,禁止食品中使用不完全氫化油,不讓人工反式脂肪用於食品。 6、酒精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陳益乾指出,喝酒傷腦,因酒精是中樞神經抑制劑,會讓中樞神經系統運作減緩。短時間大量飲酒會造成急性酒精中毒,腦部功能改變,影響行為。長期飲酒則導致慢性酒精中毒,酒癮者易有注意力分散、睡眠干擾、焦慮、抑鬱等精神症狀,另外可能造成酒精性癡呆症,除了嚴重記憶力喪失外,還出現人格退化、判斷力、定向感及智能減退等。 7、抽菸 WHO與國際失智症協會(ADI)曾發表聲明指出,據研究,抽菸也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一,吸菸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未吸菸者高出四成五。

安眠藥吃久了,下場是失智?精神科醫師一次講清楚、說明白

在精神科門診的初診患者中,大約有一半以上有失眠的困擾,在這些患者當中大部分都有超過三個月以上的慢性失眠史,甚至已經忍耐多年不得已才來就醫,不是自己嘗試過各種方法,就是吃過各種健康食品或偏方,或是在其他科醫師已經開過安眠鎮靜劑,還有的已經拿親朋好友的藥來吃過一陣子了,甚至嘗試用喝酒來助眠,但卻總是擺脫不掉失眠的糾纏,每一個夜晚的來臨都覺得備感壓力。 一般人三天睡不好大概就頭昏眼花全身無力了,但為何這些人可以忍耐這麼久才來看醫生呢?除了對於看精神科有被標籤化的印象以外,對於服藥的疑慮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醫生,請問我一直吃這些藥,以後會不會失智啊?」 「吃這麼多藥,會不會傷身體啊?」 這些都是在門診中經常被患者問到的問題,甚至有些個性較易焦慮的患者,想到要吃藥又更擔心,覺得壓力更大更睡不著了! 最近一篇發表於《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分析1800位阿茲海默症患者在疾病診斷之前的第六到第十年間的用藥史,並與7200位正常人的用藥紀錄比較,結果發現使用苯二氮類的安眠鎮靜藥物者與罹患阿茲海默症有顯著相關;使 用3個月以下者,罹患阿茲海默症機會與常人無異,使用3個月到6個月者,罹患阿茲海默症機會較常人高出32%,使用6個月以上者,罹患阿茲海默症機會較常人甚至高出84%。 [1] 這篇研究結果引起許多關注,包含媒體上的報導還有健康專家也提出警告,要大眾正視安眠鎮靜劑使用的風險,同時也造成許多服藥患者的恐慌。 但其實此研究只能證實安眠鎮靜藥物使用與阿茲默症的「相關性」,而非證實了「因果關係」。 以健保資料庫分析 難以論斷因果關係 研究人員分析, 此研究結果並非代表安眠鎮靜藥物會造成阿茲海默症,而是有阿茲海默症等失智症傾向者的神經退化可能在疾病初期、或早在尚未發病前好幾年就開始,就容易會出現焦慮、失眠等症狀 ,醫師因而開立安眠鎮靜類藥物以緩和症狀 (但此舉對預防或治療阿茲海默症並無實質幫助),最後仍避免不了失智症的病發。因此患者是因為生病才開始吃藥,不是因為吃藥才造成生病,但是在這類以健保資料庫作分析的研究當中只能看到兩者的關聯性,但無法證實是否有因果關係。 也就是說,有服安眠鎮靜劑的這些人的確有比較大的機會得到阿茲海默症,但是否因服用安眠鎮靜劑引起,或是因為患者本身的睡眠障礙、情緒障礙、充滿壓力的生活型態、或是大腦退化等其他因素所導致仍無

女性長照險投保率 率先突破3%

圖片
女性平均餘命高於男性,即晚年獨活機率要比男性高,據金管會統計,國內長期照顧險有效保單中,女性有36.37萬人,占長照有效契約的54.5%,同時在2018年底女性長照有效契約占台灣女性人口數已達3.41%,領先男性的長照投保比率,已先突破3%。 同時間,男性長照險有效保單的被保險人數有30.37萬人,比女性少了6萬人左右,投保率則為2.24%,比女性投保率少了1個百分點,男女合計的長照險投保率則為2.83%,只比前年微幅增加0.28個百分點。 政府推動長期照護制度,但因有年齡等相關限制,不是所有需要長照的人在現階段都能獲得政府的長照協助,因此金管會也積極鼓勵壽險業者設計長照等相關保單,提升國人的投保率,補政府長照制度照顧不到的地方。 據內政部的統計,國人平均餘命已有80.4歲,其中女性平均83.7歲,男性則77.3歲,壽險業者也表示,國人平均餘命不斷延長,人生最後不健康的時光也延長,平均高達9年,其中需要長照的時間更達7年,若每月估算4萬元的照護及生活、輔具等費用,則7年下來要高達336萬元。 因此壽險業也積極推動長照、類長照、失能險等,具有給付長照費用功能的保單,據金管會統計嚴格定義的長照險,目前全台有效契約被保險人數有66.74萬人,比2017年底增加6.7萬多人。而據壽險公會統計,去年壽險業長照險新契約保單增加8.7萬件,新契約保費19.55億元,均較前年增加。 金管會進一步分析,長照險有效保單的被保險人中,女性占54.5%,同時若是要保人與被保險人同一人者,即自己替自身安排長照險者,女性更高達61%以上,等於女性長照被保險人中只有15%左右,可能是父母或配偶代為投保,但男性長照被險人卻有近36%是別人繳的保費,且30歲以下被保險人男性有31.7%,女性只有22%,分析可能是父母替兒子規畫長照險比率高。 就年齡分布來看,長照險被保險人無論男女,比率最高的都是40~49歲,男性是占近25%,女性占近30%,女性長照被險人更有近56%都是40歲以上,因此保險局也提醒保險公司,應向更年輕的族群推廣長照險。

財產順利移轉 退休後高枕無憂

退休準備金不足是準退休族煩惱之事,但太有錢不見得就可以在退休後「高枕無憂」,如何安養晚年以及順利移轉財產更是退休後的大議題。理財專家表示,資金妥善管理以及順利移轉,才能讓退休後過得安穩、讓子女不會因遺產反目成仇。 三四五年級準退休族或退休族趕上台灣經濟起飛,加上懂得置產理財,有不少準退休族及退休族資產早已「億來億去」。理財專家表示,這些中產階級退休後每年可以到處遊山玩水,雖不必擔心退休後錢不夠用問題,仍建議可以趁腦袋清楚時,好好盤算一下身體持續退化後晚年生活,尤其是下一代都在國外或不在身邊的時候,或是單身族,更應該及時作規畫。 信託公會秘書長呂蕙容表示,人到了晚年光有財產和照顧是不夠的,將財產、照護甚至連資產移轉結合信託制度,即可以不必擔心老年失智、失能時,財產遭不肖子孫或有心人侵佔。 日前即傳出一名退休校長兩年前把房子租給阮姓女子,但該女子即利用退休校長對她的信任詐騙380萬元,類似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如退休族將資金、資產、保險等先辦理信託,即可以避免退休金被挪用的問題,受託人就會依照信託契約以及委託人規畫作管理,如每月撥付定額資金支付長照機構作看護費用或者代繳水電費、稅金等。 「信託」除了可避免資金在老年失智、失能被挪用外,呂蕙容說,還可以運用在「人身照顧」以及「資產移轉」上。所謂「人身照謢」,是信託業者可以和安養等機構合作,提供安養、居家照護、醫院接送等完整的高齡者的人身照顧服務。 此外,信託也可以將財產順利轉給下一代,又不會讓下一代因上一代財產分不均而傷和氣,信託公會正打算引進日本監護信託制度,讓監護人制度可以更完善,不至於被濫用。 (工商時報)

以房養老 將不動產轉成現金

圖片
老了如何安享天年,除了有錢、有健康,還要有方法! 三四五年級生剛好趕上台灣經濟起飛,辛苦了大半輩子之後,不少人有錢有房有產,原本是可以安享天年,然而身體一日不如一日,記憶力一年不如一年,即使擁有不少資產,卻沒有足夠現金可用。 銀行信託部人員表示,看到一些老先生、老太太雖然資產雄厚,因為小孩都在國外,好一點的有外傭陪,可以照顧起居,但有些老人是獨居,即使擁有不動產,卻因為沒有足夠的現金,除了自己打理吃的外,還得省吃儉用,常常有一餐沒一餐,因為房子自住賣不得,退休後日子過得並不輕鬆。 隨著國人平均餘命延長,不少退休族恐怕會面臨錢不夠用的困境。 信託公會表示,對於坐擁房地產卻沒有足夠現金的退休族,即可以用不動產轉為動產。而且從2015年開始金管會已開放各銀行承辦以房養老業務,目前有承辦的銀行包括合庫、華銀、土銀、台企銀、第一銀、高雄銀、台銀、中國信託、台新銀、上海商銀、兆豐銀及安泰銀行等多達十餘家。 根據各銀行公告資料,一般銀行承辦以房養老業務年齡,年滿55歲以上即可申請、最高能貸到7成,期限從20年至35年不等,透過月月支付的給付機制,讓退休族像領月退俸一樣,可以安穩過日。 申請以房養老後,信託公會秘書長呂蕙容表示,申請以房養老後不但有一筆養老金可用,也可再加信託,提早規畫年紀大後失智、行動不便安養照護之用以及身後事,建議在申辦以房養老時,即可以和銀行徹底溝通自己退休後生活需求,並設想若有一天行動不便以及百年之後要如何處理資產。 銀行信託業者表示,各銀行所推出的「以房養老」的方案不一,也有最高保障年齡,如超過保障年齡後可能就無法領取借款金額,到時要開始繳付利息。 因此,民眾在申辦時一定要仔細想清楚自己需求,若有家人,最好要與家人一起討論,提早作好退休規畫才能安養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