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9的文章

地震躲「黃金三角」 消防署證實:錯的

圖片
地震來了躲「黃金三角」才能保命?人命關天,別讓錯誤觀念幫倒忙!內政部消防署在粉絲團上表示,921地震後,「黃金三角」、「生命三角求生法」的訊息就被瘋狂轉傳,但這些觀念都是錯誤的,希望民眾收到此訊息後不要轉傳。 此外,消防署也提醒地震時如果人在室內,應馬上躲到桌下,並做好 「趴下、掩護、穩住並抓住桌腳」 的「抗震保命3步驟」動作比較安全。 台灣位於地震帶上,注定大震小震不斷,該如何保命? 網路上流傳著一篇文章,一位美國救難專家提出「黃金三角」的說法,主張地震來時應躲在桌子或其他掩蔽物旁邊,如果天花板掉落或樑柱倒下,會形成一個三角形的躲避空間,但傳統避難方式卻教大家躲在桌子底下。到底哪個對? 「所謂的黃金三角並沒有實證證據,恐怕造成更多傷亡,」成大醫院急診部災難醫學科主任林志豪指出。 高級救護技術員張家瑋、林志豪均強調,地震時會造成傷害的不只有樑柱倒塌、屋頂崩落,還包括物品掉落,如果想在掩蔽體旁邊等待黃金三角形成,很可能被掉落物品或崩壞的建築體砸傷,並不明智。 此外,地震時可能造成地面隆起,不見得能形成黃金三角,或者地面隆起時掩蔽物翻覆,正好壓到躲在旁邊的人。地震時重物會移位,把人夾在牆壁與重物中間動彈不得(下圖),哪有「黃金三角」可避難? 相較之下,傳統做法(躲在掩蔽物下)比較有根據,可避免被掉落物砸到、被翻覆的掩蔽物壓到或移位的掩蔽物夾到。 地震發生時保命原則︰ 1.找掩蔽物︰ 趴下、掩護,躲到堅固的桌子或其他家具下(但玻璃桌面下不適合躲藏,因不夠堅固且可能被碎玻璃割傷),並抓緊它,直到地震結束。如果找不到堅固掩蔽物,就躲到建築物的角落,身體蜷曲、雙手保護頭部。 2.不貿然往外跑︰ 如果地震發生時人在室內,先在室內避難,等地震停了再撤到室外,因為研究顯示,大多數傷害都發生在地震時的疏散過程,比如被掉落物砸傷。 3.遠離危險物︰ 如果人在戶外,盡量遠離建築物、交通號誌、看板等可能傾倒、掉落的危險物。 林志豪提醒,如果地震後受困在瓦礫堆,可以敲打牆壁或水管、吹哨子,讓救難人員找到自己。用衣物掩蓋口鼻,減少吸入沙塵。除非必要,盡量不要大聲呼救,以免吸入大量沙塵,影響呼吸。 錯誤迷思:地震來了躲到「黃金三角」,生存機率較大。 正確做法︰躲在堅固家具下方、抓緊家具、保護頭及胸部。

醫療險理賠 明年起更難「作弊 」

圖片
保戶申請醫療險理賠,但診斷書「怪怪的」,保險局已公布最新十款醫療險及相關保單示範條款,明訂各公司基於審核保險金的需要,得徵詢其他醫生的醫學專業意見,決定是否理賠,新的示範條款自2020年1月1日起適用,新保單及不保證續保的保單都適用。 壽險業者表示,這項新條文並不會影響費率,只會讓理賠作業更快速,對於區域性醫院、教學醫院等開出的診斷書一般都不會有影響,主要是針對過去有些是黑名單醫療院所,會因應保戶要求開立符合保單理賠的診斷書,在新的示範條款後,保險公司即可直接洽其他醫生的「第二意見」,再去判斷是否理賠。 保險局核可壽險公會提報的新示範條款及配套措施,明訂只有明年1月1日之後銷售的新醫療險及相關保單才適用,另外已投保但不保證續保的保單,若明年之後續保,就要適用新的條款,但今年底前已投保的舊保單則不溯及既往。 這次修改示範條款的包括醫療險的住院醫療費用保單日額型、實支實付型,意外險、團險、旅平險、一般壽險、投資型保單、利變壽險等有含給付「失能(即舊稱殘廢)」保險金的,還有長照險等,這次都增加保險公司可以洽其他醫生的醫學專業意見,作為理賠的判斷。 過去不少保險業務員會指導保戶,請醫生開立符合保單理賠標準的診斷書,例如因病或年齡造成牙齒崩落,後續要植牙或裝假牙,很多人會要求醫生開成意外造成牙齒斷裂的診斷書,或是有些沒有住院必要者,也會去開立診斷書,以申請日額理賠等。 保險局過去已明令要求業務員不得指導客戶或自行去干擾醫生,如何開立診斷書,這次則是讓保險公司得洽第二意見,對於一些黑名單上醫療院所開立疑似「異常」的診斷書,保險公司都會再去洽其他醫生的意見。 此外,保險局要求各保險公司銷售的醫療險若有理賠日間住院,保險公司會參酌醫學專業意見,審核被險人住院必要性;抑或不理賠日間住院者,都必須在保單上加註警語。

那些年我們買過的高利保單拜拜!宣告利率調降,對買過的保戶有這些影響

前兩年利變型保單在市場熱賣,2018年總投資金額逾5,000億元。各大壽險公司為了爭食這塊大餅,無不祭出高利優惠來搶客,競相推出宣告利率4%的商品。 針對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過高的狀況,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於日前指出,希望業者配合調降,否則將會逐一約來「喝咖啡」。而各大壽險公司於2019年4月1日同步調降利變型保單之宣告利率,4%高利保單時代正式宣告終結。 這對已經擁有利變型保單之保戶而言有什麼影響?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利變型壽險保單先前之所以暢銷的原因大致有二: 1.有最低保障獲利比例,亦有機會拿取更高獲利: 一般儲蓄險保單僅有固定利率,固定利率可簡單理解為保險公司對這張保單的保障利率,即便保險公司轉投資賠錢,保戶仍然不受影響,相對的保險公司賺大錢時,也和保戶沒有關係。 利變型保單除了有固定利率保障最低報酬之外,尚有一宣告利率。宣告利率意指浮動、不穩定的利率,每月公告一次,利率高低端看保險公司投資成效如何,如此一來就能讓保戶在公司利用保費轉投資賺錢時也能分一杯羹,公司賠錢的話也至少還有固定利率可以領。 2.享有增值回饋分享金: 以浮動的宣告利率和固定利率間的差額乘上保單價值準備金後回饋給保戶,此為利變型保單所獨有。 綜合上述不難看出,利變型保單風險低、優惠多,確實適合作為儲蓄的標的,且兩大優勢都與宣告利率有關。因此各大壽險業者無不積極努力將「誘因」提高以刺激買氣。 既然如此,為何金管會此時要介入呢?利變型保單熱賣,使得保險公司現金流愈來愈龐大。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景肇梅表示, 「保險公司的保費難消化,因為投資項目實在有限。」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亦曾提到,若要拉高報酬率,在投資項目有限的狀況下,勢必得轉往海外投資,而若是比例太高,擔心將有匯兌的風險。 然而,金管會此時的政策勸導,也會直接影響到保戶未來的報酬。雖說保險公司「不保證宣告利率」、也「不保證領得到增值回饋分享金」,一切都得看保險公司是不是能成功獲利。然而直接限縮了宣告利率的上限,也等於限縮了增值回饋分享金的最大值。 景肇梅認為,許多保險業務員及銀行理專在銷售利變型保單時,誤導客戶以為宣告利率就等於實質報酬率。若宣告利率持續調降,與原先預期的差更多,恐會引發一波申訴潮,對保險公司不信任。

失能險選購 掌握「3要2不」秘訣

從去年底到今年初,壽險業界最熱門話題莫過於舊稱「殘扶險」的「保證給付型」失能扶助險停售風潮,最近傳出僅存的保單也會在4月停售,反而造成許多人趨之若鶩;保險專家提醒,與其跟風搶購,不如秉持「三要二不」原則投保失能險,才能買得最划算。 近來多家壽險公司停售長照險,磊山保經諾億特許事業部執行長賴柏翰解釋,失能險停售,並非全面停售,主要是保證給付型失能險,因再保公司不再承保導致。 賴柏翰表示,目前已有不少商品停售,僅存產品恐怕無可避免也將停售,但建議不宜盲目搶購,還是要好好挑選、規畫,不妨參考「三要、二不」原則,三要依重要性順序為「第一至11級失能給付額度要高」、「扶助金要有保證」、「要有豁免保費」。 賴柏翰分析,多數人投保失能險只比較第一至六級失去工作能力,或第一至三級失去生活能力的的理賠額度,忽略第一至11級可提供一次性給付的失能保險金。以胸腹部脹氣為例,通常醫師會囑咐不宜過度勞累工作,卻因列在第七級,得不到生活扶助金,故拉高第一至11級失能給付有其必要。 另外是扶助金有保證給付對保戶比較有保障,可進一步比較是否提供分期給付、一次拿(貼現)的選項;豁免保費則是確保身體出狀況時,不致因繳不出保費而失效,市面上多數產品設為第一至六級失能即豁免,建議挑選豁免級數愈廣愈好。 「二不原則」指的是第一至六級失能理賠是否被打折,最好是不打折,例如有些保單條款設定「一至六級殘月失能扶助金為保額50%至100%按比例理賠」,當真的需要理賠時,保戶可能有預期落差。 其二是許多人常有疑問「是否選購還本型失能險」,建議挑選不還本商品,因費率相差甚大,且年齡愈高、差距愈大;以某公司失能險為例,30歲男性投保還本、不還本的保費相差一倍,40歲相差二倍,等到50歲時相差四、五倍之多。賴柏翰提醒,有預算壓力的人規畫失能險時,不妨以主、附約搭配方式投保,可降低保費負擔。

多吃魚不只變聰明,更能防癌護健康?6大關聯性一次看懂!

相信生長在台灣這四面環海國家的我們,從小到大的生活經驗中,一定聽過「多吃魚會變聰明」這句俗語!不過,吃魚可不只有提升智能、腦力的作用。事實上,魚肉中的脂肪含量,雖然相對肉類來的低,但其富含的脂肪酸,對於人體健康維持確有諸多好處。究竟吃魚與健康的關聯性為何呢?且聽專家怎麼說! 吃魚能防癌,降低中風、心血管疾病風險?專家一次解答! 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張德明教授在其著作《張德明院長風濕免疫疾病診療室》一書中,就特別透過目前可知的相關醫學研究,針對6大吃魚與疾病間的關係,加以整理、提出其看法: ◎吃魚與類風濕性關節炎(RA) 綜合7個研究,共174,701位參與者,包括3,346位RA病人的綜合分析結果顯示(Arthritis Res Ther, 2014),每周吃一次魚,得RA的機率為0.96,若每周吃1~3次魚,得RA機率與不吃魚者比較,減少20~24%,結果顯示吃魚有減少罹患RA的趨勢,唯統計學上並無顯著意義。 ◎魚與心血管疾病 綜合17個研究,共315,812位參與者,追蹤15.9年的結果顯示(Public Health Nutr, 2012),每周吃一次魚,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機會為皆不吃魚的84%,每周吃2~4次魚,機率降到79%,而若每周吃5次魚,機率仍為83%;分析結果也顯示每天每吃15克魚,可減少6%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機會。吃魚似乎對預防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有所助益。 ◎吃魚與糖尿病 根據9個研究,包括438,214位參與者,平均追踨11.4年的綜合分析結果顯示(Diabetes Care 2012),與從不吃魚或每個月僅吃一次魚的對照組比較,每周吃5次以上魚的人,其得糖尿病的機會並無統計學的差異性。顯示吃魚和預防糖尿病的發生,並無實質關係。 ◎吃魚與中風 根據16個研究,包括402,127位參與者,平均追踨12.8年的綜合所析顯示(Eur J Chiu Nutr. 2012)每一個月僅吃一次或全不吃魚者相較,每月吃1~3次,每周一次,每周2~4次,或每周5次以上吃魚,得中風的機率分別降為0.97,及0.87,且統計上有意義。結果顯示吃魚對罹患中風有保護效應,尤其是對缺血性中風。 ◎吃魚與大腸直腸癌 將22個前瞻性世代研究及19個案例對照研究列入統合分析,結果顯示(Am J Med,2012)吃魚會減少12%

聽過得癌症,但你聽過「類癌」嗎?保險賠不賠?怎麼賠?這篇白話解釋

圖片
什麼是「類癌」? 類癌是一種比較難以判斷,到底是良性還是惡性的腫瘤。若腫瘤較大或開始轉移,通常可視為惡性腫瘤(詳細內容可參考:台灣癌症防治網)。 理賠時常出現的爭議 正是因為難以判斷良性還是惡性(癌症),所以才會有爭議產生。 對被保險人來講,他們肯定覺得「類癌」都有一個癌字了,當然就是癌症啊。對保險公司來講,在無法判斷是否為惡性腫瘤(轉移)之前,可能也不會輕易將保險金交出去。 既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接下來就以金融評議中心,以及法院的相關見解,來分析到底「類癌」該不該理賠。 金融評議中心的案例 從評議中心找到許多關於「類癌」的相關案例,其中有兩個比較關鍵的跟大家分享。 【102年評字第001525號】 目前國內對於類癌的原則是,傳統的闌尾或直腸類癌(<1公分)稱之良性(即幾乎無轉移特性)外,其他均稱惡性……依目前資料,申請人之類癌無法歸類為惡性,除非其能證明腫瘤大於1公分。 白話說明: 類癌如果小於1公分,又無轉移性,通常視為良性。如果想要證明是惡性腫瘤(癌症),那就要證明腫瘤大於1公分。 上面這則多數人 無法認同,所以看看下一則: 【103年評字第000562號】 直腸類癌當然具有擴大、移轉之特性。直腸類癌依○○醫院之病理報告為分化較好的類癌,分類碼為ICD-0-3,8240/3字碼末3表示是惡性腫瘤,由於他分化較好的類癌表示惡性度較低,仍有轉移的機會,故符合系爭附約第○條的癌病認定。 白話翻譯: 類癌具有轉移的特性,且依照ICD疾病分類代碼,也是屬於惡性腫瘤。 是否為惡性腫瘤直接看疾病代碼就知道,看什麼腫瘤幾公分沒意義,難道比較小的惡性腫瘤,就不是惡性腫瘤嗎? 所幸前面不賠的是102年的見解,後來最近期的103年兩個類癌見解,都是採取相似的觀點,所以目前評議中心的主要看法認為「類癌」具有癌症的特性(但仍得依照個案情況而定)。 法院的案例 關於類癌理賠爭議,法院的案例相當多,而且絕大多數都是跟某間保險公司有關。 這邊就提出比較關鍵的兩個判決: 【台灣高等法院:99年度保險上字第9號】   圖片放大 白話翻譯:主治醫師說,病患的類癌是屬於偏向良性的,我開重大傷病只是想幫幫病人而已,並不代表它是惡性。 從這個判決來看就可以知道,是否為癌症,除了有沒有拿重大傷病卡以外,主治

女性理財術 年齡需求大不同

男性敢投資、但女性存得住錢,台灣人壽在婦女節前夕建議不同年齡層的女性,可以善用保單的複利效果累積資產,如小資女可運用網路投保的利變年金,輕熟女可以用20年分期繳的美元利變終身壽險,熟女則用4年繳的美元利變還本險,累積創業、保障及退休等資產。 據內政部2018年9月公布的「106年國人簡易生命表」,台灣女性平均壽命為83.7歲,相較於男性平均壽命77.3歲足足多了六歲,長壽即代表獨立生活的機率提高,同時近代女性經濟愈來愈獨立,不再是依靠男性養家的菟絲花。 也因此台灣人壽建議各年齡層的女性,除注意基本壽險與意外保障、醫療保障,更要提早規劃退休金,因應長壽風險,而對於小資女、輕熟女與熟女,台壽都建議用目前主流商品利變保單來規劃,累積第一桶金或退休金。 對於25歲的小資女來說,台壽認為年輕就是本錢,資金池仍不夠大的年輕女性,可以利用24小時都可以投保的網路利變年金,如台壽的e富保利變年金,新台幣計價,最低單筆投入1萬元,最高可用信用卡刷100萬元,目前宣告利率2.76%,可利用複利滾存的概念,累積到人生第一桶金或出國深造的基金。 35歲的輕熟女可能已有一定的收入、積蓄,台壽建議可用20年繳費的美元利變終身壽險「美滿人生」,目前宣告利率3.7%,保額最低6千美元,最高可規劃200萬美元,搭配高保額折扣最高4%,可兼具保障及累積退休金的功能,同時分20年期繳費,也可分散匯率風險。 至於50歲以上智慧熟女,台壽建議可開始規劃退休金,可用四年期繳費美元利變還本終身壽險,目前宣告利率3.75%,投保金額最低5千美元,最高600萬美元,若投保1.2萬美元以上,即有最高折扣2%,每年可領回一定比率的生存還本金,如保單六周年後,每年是領年繳保費的5.6%,可為退休生活準備穩定的退休金。

在國外弄丟信用卡?別急!3步驟優雅處理...但這4種狀況盜刷,保險公司不賠!

圖片
投保旅遊不便險出國玩,最常聽到的話題就是班機延誤、行李誤失和額外住宿等窘況。但在國外旅遊時還有許多風險,例如逛街遇到扒手、住宿地點被闖空門等等。好在現今不便險相當多元,針對錢財的損失,也有很實用的保障項目。 現金竊盜慰問金,理賠須24小時內報案! 【現金竊盜慰問金】可保障我們出國旅遊現金被偷的損失,多採定額給付,也就是不管損失多少,保險公司都理賠固定金額。那遇到狀況時應如何處理呢?很簡單,事發當下先去找當地報案機關,在24小時內儘速報案,證明確有此事,保險公司才會理賠。保障內容也不侷限於路上遇到扒手,如果錢財放在旅館且門窗有關好,卻還是被偷,一樣可以獲得理賠。自認常常迷迷糊糊掉東西的人,最適合投保這項。 現金遭竊,瞭解這兩點不吃虧! ● 不只鈔票硬幣,支票、匯票、旅行支票如果被偷,也都在理賠範圍內。 ● 若被保人有嚴重疏失,例如旅館房門未鎖好,有可能不理賠。 信用卡遭盜刷,掛失止付最優先! 在國外失竊信用卡也可能也會被盜刷,這時一定要先聯絡信用卡公司申辦「掛失止付」。這動作是讓卡片以後都無法刷卡,可即時止住損失,避免災情擴大,接著才報案。而保險公司的理賠也有範圍,一般都是理賠掛失止付前24或36小時內的損失,且採「限額」方式。打個比方,假如出國遭盜刷3萬元,之後在時限內立即去掛失,但保險條約上寫著「限額2萬」,那就是最多只會賠2萬元。而如果過了條款規定的時間一直都沒去申辦掛失止付,也可能連一毛錢都拿不到喔! 出國旅遊信用卡遭盜刷趕緊這樣做! 出國旅遊信用卡遭盜刷趕緊這樣做!   圖片放大 信用卡盜刷,這些狀況不賠! ● 重置信用卡的衍生費用也常計算在給付限額裡。 ● 若盜刷卡片的人是你的親朋好友,例如配偶、四等親以內的親人,或是有特殊關係的,如同居人、受僱人等,原則上保險公司不賠。但如果被保險人願意提告,保險公司仍會受理。 ● 被盜刷後卻拒絕接受相關單位調查,不賠。 ● 有故意跟人串通的嫌疑或是違法犯罪行為存在,不賠。 回國申請理賠這樣做! 在國外遭竊後,回到台灣應該怎麼申請理賠呢?備妥下面表格所列的物品再聯繫保險公司就OK啦! 現金信用卡被盜申請理賠文件表   圖片放大 轉載自「 SARAcares 」,原文: 求救!出國玩,現金信用卡被盜該怎辦? 小檔案_SARACARES

常放臭屁,是大腸癌前兆?醫師來解答

放屁有原因!4類型易頻排氣 對此,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外科主任陳樞鴻醫師表示,想要談論臭屁與大腸癌之間的關連,首先得從何謂放屁開始說起。 事實上,無論是輕聲「撇風」,還是驚天動地的「響屁」,適度排氣都是反應腸胃蠕動功能正常的最佳寫照。 但是,若排出的氣體,老是惡臭難耐,或是每天排放次數高出10次之多,則建議適度檢討自身的飲食、生活型態。 一般來說,導致人體放屁頻頻的因素,主要可以分成以下4大類型: 類型1/ 飲食 內容: 大量攝取在人體腸胃道消化過程中,容易產生氣體的肉類、豆類食物所致。 類型2/進食方式: 進食速度過快,或是在用餐過程中不斷說話,都可能導致吞嚥時,吸入大量的氣體,一旦累積到一定的量,便會以打嗝或放屁等方式排出。 類型3/腸道狀態: 正常人的腸道中或存有大量的細菌,來幫助人體維持 消化 功能的運作,可是,當身體狀態不佳、飲食長期不均衡時,腸胃道中的好壞菌比例便會失去平衡,使容易產氣的壞菌大幅增加,自然就會產生頻繁排氣的症狀。 類型4/腫瘤阻塞: 此外,大腸癌患者因腫瘤組織堵塞部分腸道,影響腸道蠕動造成積氣,也是導致「連環屁」、放屁次數大幅提升的原因之一。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腫瘤要長到一定的大小,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因此,此類症狀多出現於大腸癌後期的患者身上。 常放臭屁,是大腸癌前兆?醫:傳言不可信! 有鑒於此,「常放臭屁,恐是大腸癌前兆」的謠傳,其實並不完全正確,陳樞鴻醫師指出,除了屁臭不臭不是重點外,更不是大腸癌的「前兆」,反倒是大腸癌末期的病友較可能發生。 且頻頻放屁的症狀,也並非是所有腸癌患者都會出現。人體的腸道結構,主要除了居中的橫結腸外,又可區分為右大腸(升結腸、盲腸)、左大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兩區塊。 其中,右大腸(升結腸、盲腸)因彈性較佳,因此一旦癌細胞從此而生,往往患者發現時,腫瘤已變得相當大,且症狀上多以貧血較為常見。 至於放屁症狀,則較容易發生於,腫瘤組織位於後段左大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部位的癌友身上。 特別是大腸直腸癌者,由於直腸較接近肛門、管腔小,即便腫瘤不大也容易發生阻塞,因此引起放屁頻頻、腹痛、腹脹、 便祕 等症狀的機率自然較高,也較易有血便問題,發

想減重,散步時間點很重要!心臟權威醫師點名:3個NG行為,害你又老又肥

圖片
想減重,散步時間點很重要!心臟權威醫師點名:3個NG行為,害你又老又肥 非讀BOOK   About   撰文者 史蒂芬・岡德里 2019-03-13 瀏覽數: 7732 +A -A 分享 0回應 photos 放大顯示 會肥胖、老化、病亡,竟然只因為你做了3件事! 2.如果你對下一代孩子的生存造成了威脅 3.如果你的所作所為被認為不值得留存 核稿編輯:黃楸晴 還記得《2001太空漫遊》嗎?關於一艘被電腦哈爾操控的太空船漫遊歷險故事,當人類想要拿回控制權時,哈爾反而想要殺了他們! 其實,人類的生命基因就像小說中的電腦哈爾,人體的「哈爾」利用糖與蛋白質,編寫出要細胞執行任務的程式,於是人的成長、生病、老化在毫無所覺下被「安排」了。 一切的目標只為了繁衍,可以讓生命基因一代一代的傳續下去。一旦目標達成,你就會被視為無存留必要的物種! 在此前提下—— 1.如果你還像冬眠動物一樣囤積脂肪 那麼,殺手基因將一一現身,肥胖、疾病會隨之而來,你最後的下場,就是GG了! ◎殺手1號的追殺—— 一旦你啟動了為冬天囤積脂肪機制時,例如 吃太多含糖和澱粉的食物 ,一號殺手就會因應而出,開始對你展開追殺令! ◎殺手2號的追殺—— 當你的肌肉質量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卻還是 毫無節制的吃喝,又懶散不動 ,你等於毫無貢獻地搶了下一代的食物,二號殺手便會開始執行絕殺令! ◎殺手3號的追殺—— 如果你常出現不良行為,如 吸菸、過度運動,常吃缺乏營養的食物,如精緻穀類、糖、反式脂肪等 ,因此而引發自由基讓身體「生鏽」,你就會被視為是失敗的動物,沒有留存的價值,3號殺手將馬上執行死亡令! 想一想,你做了幾樣? 囤脂還是減脂,餐前餐後散步大不同! 如果你在用餐後散步10到20分鐘,你體重減輕的速度會比在餐前走相同的距離還要來得快 。為什麼?因為餐後散步會讓你的生命監控系統感知你正往下一個營地或狩獵場移動。 監控系統不會知道接下來你會走1公里還是20公里。由於這個不確定性,把你剛吃下肚的食物轉換成脂肪,就一點也不合理,因為你可能在長途跋涉的過程會需要那些全部的熱量。 從另一方面來說,在餐前散步會傳達出完全相反的訊息:你已經帶著採集的收穫到達營地,而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