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夏季肝腎易上火 中醫師降火秘方全在這…

圖片
中醫的「火」指的是體內「促進人體機能作用的能量」也就是所謂的元氣、陽氣,火力強盛的人,抵抗力強、少疲勞,但若體內的火異常過旺,就成了消耗元氣的罪魁禍首。中醫師表示,尤其夏季天氣熱,人體消耗大、容易煩躁,「肝火」、「腎火」最容易找上門!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肝、心、脾、肺、腎這5大臟腑,都有可能因為能量過度旺盛,引發上火情形,大家常說的「火氣大」只是一個通稱。尤其夏季氣溫逐漸升高,心情容易煩躁,常會出現「肝火旺盛」的狀況;再加上夏季人體消耗大,也容易引發「腎火」。 壓抑情緒易「肝火旺盛」 易怒、口乾苦紛紛找上門 中醫師蔡光前表示,夏天天氣熱容易心煩氣躁,主要以「肝火旺盛」的狀況最常見。一般來說,長時間壓抑情緒的人或性格急躁、易怒都是導致「肝火旺盛」的常見原因。另外,生活不規律、經常熬夜、嗜吃麻辣鍋、鹽酥雞、羊肉爐、人參雞、當歸鴨、炸豬排等燥熱食物,也容易讓肝火越燒越旺。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中醫的「肝」有兩方面功能:第一是「藏血」,人體活動時需要較多血液,「肝」負責把貯藏的血送到全身,供應活動所需;當人體休息時,多餘的血液則會送回肝儲藏。肝的第二個功能是「疏泄」,疏泄的作用與氣血循環順不順暢、情緒開不開朗、食物能否順利消化有關。 因此,當體內肝火旺盛、疏泄功能受阻,首先會造成情緒問題,出現容易發怒、急躁、失眠、頭暈、口乾苦等症狀;此外,肝火旺還會伴隨脹氣、腹脹、便祕等消化不良的問題。 中醫「肝」≠「肝臟」 肝火旺盛≠肝臟發炎   不過,特別要澄清的是,許多人以為「肝火旺盛」就是肝臟發炎。中醫師蔡光前指出,中醫所指的「肝」,與西醫的「肝臟」並不相同,中醫所謂的肝火旺,並不是指GOT、GPT的指數,中醫肝火的「火」指的是體內「能量過度旺盛」,肝火旺事實上主要是「自律神經」以及「消化系統」的問題,而不是肝臟發炎的問題。 降「肝火」怎麼做?中醫師推降火3原則 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降「肝火」?中醫師蔡光表示,想要降肝火建議可以遵循以下3個原則。 原則1/不熬夜: 想要降肝火最重要是要養成固定的生活作息、不熬夜,建議大家在晚上11點前入睡,確保有足夠的睡眠。 原則2/保持心情愉快: 做適當的減壓運動,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 原則3/避免吃易上火食物: 油炸類、麻辣鍋、鹽酥雞、羊肉爐、人參雞、當歸鴨、麻油、四物湯等刺激與熱性食...

美元弱勢 外幣保單今年超夯

美元弱勢 外幣保單今年超夯 中字型 今年前2月外幣保單銷售情況 新台幣兌美元升值、美元利率較高,二大因素推升美元保單賣相,據保險局13日公布的最新統計,今年前2月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達新台幣644.5億元,已占整體新契約保費的29.58%。 壽險業者表示,今年元月是有舊保單的停售效應,再加上農曆過年,今年真正的買氣要3月之後才會比較明顯,但美元保單的確是今年主要戰場,客戶詢問度極高,再加上美元利變壽險7年的內部報酬率(IRR)已拉高到3.2%以上,估計今年外幣保單占新契約保費的占比應可拉高到3成以上,即約新台幣3,000億元規模。 但為了避免各壽險公司以過高的宣告利率或保單預定利率吸金,保險局副局長施瓊華表示,已由保發中心每月針對各壽險公司前十大熱銷保單,檢視其保單預定利率、宣告利率,是否有「偏離市場水準」的情況,一旦有過高情況,就會請公司提出說明;惟,今年前3月還沒有保單過份偏離市場水準,保發中心仍會持續監督。 據保險局統計,今年前2月外幣保單中,外幣投資型保單有139億元,占整體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的32.5%,投資型保單大部分是投資海外資產,客戶以外幣直接繳交保費及投資金額,即減少新台幣保費還要再兌換為外幣投資的匯兌成本。 外幣傳統型保單,即如美元利變壽險等今年前2月新契約保費則有505億元,占傳統型保單銷售的28.9%,但壽險業者相信3月之後占比會逐步提高到3成以上。 壽險公司承作外幣傳統型保單,不算入海外投資限額,同時客戶自行負擔匯率風險,壽險公司亦可不進行避險;美元保單目前預定利率比新台幣保單高,美元資產投資報酬率較高,保單宣告利率亦可比新台幣利變保單要高,再加上這波新台幣匯率強升,不少客戶趁機買弱勢美元,轉入美元保單。 (工商時報)

「美元太強」 2重點買美元保單不用怕

圖片
▲新台幣狂升,民眾購買美元保單不再「貴桑桑」,但仍注意其相關風險。(圖/資料照片) 記者官仲凱/台北報導 美國經濟持續加溫,但美國總統川普一句「美元太強」,造成亞洲貨幣全面暴升,新台幣匯率也隨之升值強勢,使得美元變得更為便宜。而 美元流通性高,持有美元資產部位的國人也較多,市場接受程度原本就比較高,因此使得讓美元保單再度受到外界關注。 中國人壽在昨(13日)推出較為平價的美元保單,提供小資族群做選擇。以30歲女性投保為例,最低保額3000美元,繳費10年期,年繳保費707美元,換算新台幣大約每年只要繳交2萬1422元,平均一個月繳費不到2000元。 該美元保單投保門檻低且具有「增加保險金額選擇權」的設計, 讓保費能夠輕鬆負擔,加上又能隨著個人人生階段、自身收入及家庭狀況等需求做彈性調整保障額度,運用分期繳可分散匯率風險及繳費壓力。 一般來說,美元保單具有保障及兼顧多元資產配置的特性,雖然目前購買美元保單較便宜,但仍需要注意下列2點: 首先投保前,要先確認本身及家人的保障需求, 若為子女規劃前往美國求學費用,即可選擇分期還本的保單;假設是未來移民所需資金,則可選擇一次領回短年期的養老險。 其次要考量匯率風險 ,畢竟美元保單在繳費及給付都是以美元支付,若投保者原先並無持有美元,未來也無美元置產需求時,投保時就會面臨換匯風險,當保險事故發生或滿期給付時,又會再次面臨換匯風險。

「明天過後」的人民幣

美國財政部宣佈中國不在匯率操控國家名單,但是仍與台灣、韓國、日本同列為觀察名單。這幾個國家都是美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對美輸出,長期順差。美國總統川普一直認為這些國家出超都是以操控匯率,刻意壓低自己國家的幣值所造成的不公平貿易結果。 假使美國財政部此次調查,認定這幾個國家操控匯率的話,美國將會對這些國家進行懲處,包括不准競標美國政府採購、拒絕這些國家到美國投資或融資,並可能因此無法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一旦祭出懲罰,對這些仰賴出口的國家,影響深遠。現在這樣的宣佈,對以出口推動經濟成長的中國而言,應該鬆了一口氣。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此時此刻的美國需要中國力量來制衡北韓,所以對中國的榔頭只好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不過,這是單純從國際地緣政治角力加以解讀,雖然直覺,未免低估了中國這幾年經濟轉型所隱藏的關鍵訊息。 美國財政部判定對手國是否操控匯率,最主要根據(1)對手國對美貿易是否有顯著而且長期的順差;(2)這個順差是否佔出口國GDP的3%以上;(3)出口國是否單向干預,貶低自家貨幣幣值。1988年的韓國與台灣、1992年的台灣與中國,以及1994年的中國都因此列入匯率操控國家名單。 中國對美的出口,顯然滿足條件(1)與(2),但過去一年來,不但沒有刻意貶低人民幣,反而力阻人民幣貶值。2015年以來,中國大陸經濟下行,成長放緩,投資人看空,資金不斷撤離,人民幣下跌儼然成為趨勢。事實上,這一波外流的資金數額超乎想像,高達1兆美元,等同於外匯存底流失了25%,相當於台灣既有外匯存底的兩倍多。如此驚人數量的資金出走潮,應該在市場上引發人民幣極大幅的貶值才對。但是,到目前為止,人民幣始終沒有跌破7字頭,中國人民銀行在外匯市場,力挽狂瀾,鑿痕斑斑,處處可見。 由此看來,中國人民銀行在預期管理的作為,顯然非常成功。若放任人民幣貶值,再加上經濟走下坡,雪上加霜,中國大陸投資人肯定信心崩盤。流失的資金恐怕就不只是25%,更大量的資金將由中國出走,果真如此,全球資本市場恐怕就會再經歷一番動盪。 人民幣貶值既然有助於出口,為什麼不讓人民幣貶值,尤其在中國大陸經濟下行之際? 理由說來很簡單,就是中國經濟要轉型。中國大陸目前的消費佔GDP不到40%,相較於美國70%、日本60%、台灣約55%而言,以中國大陸龐大的人口與廣衾的地域,消費佔比實...

找出台灣長年低薪背後的癥結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發布去年每人每月薪資中位數為40,612元,年減0.6%,代表去年約有一半的勞工月薪在4萬元以下。15至29歲青年勞工目前平均月薪為2萬9,427元,較初次就業2萬5,540元、增加3,887元。上述數據讓我想到今年春節在新加坡與友人29歲的女兒聊天,才發現星、台兩地年輕人的際遇,竟然雲泥、天壤之別。 只有技術學院旅遊管理學歷的Hazel ,畢業那年19歲(新加坡教育體系為小學六年、中學四年、技術學院三年),過去十年先後任職新加坡民航局(公司組織、法人機構)、英國電信公司、瑞士銀行、Google,現在一家澳洲礦業公司新加坡分公司人資部門,負責合約員工(非全職)的人事管理,薪水為星幣6,000多元,約12萬6,000元台幣(台幣與新加坡匯率約1:21),為台灣22K年輕受薪所得的4~5倍。 問Hazel現職所需的專業知識(電腦資訊與人力資源)如何習得?「很容易,都是工作中學會的,」開朗正向的Hazel一言以蔽之。 Hazel說,大型機構(新加坡很多跨國公司設立營運中心、分支機構)都有人事管理部門,新加坡民航局是啟蒙,後來在跨國企業工作也分別學很多,尤其是瑞士銀行工作,什麼都要會,最具挑戰,因而讓她有完整人資管理的訓練與實戰經驗。例如Google新加坡公司就有上千名員工,人資工作量很大;相較現職,工作量減少許多,她每天五點半就可以準時下半,輕鬆許多;儘管符合台灣戲稱的「錢多事少離家近」,她反而覺得不具挑戰。 Hazel因為與家人住,又未婚,不急著購屋(新加坡結婚即可申請政府組屋),花費有限,Hazel現在專心「學」存錢,好讓存款可以達到銀行財富管理起碼門檻。說著她拿出一款給自己購買的第一只義大利名牌上班包,價值3萬元星幣;她計畫一年後,再以2萬元星幣網拍賣出。讓我有機會理解新加坡年輕人的價值觀! 回來台灣上班的週一,在高鐵上巧遇一位多年不見舊識,這位台大經濟系畢業的友人,20年前獲美國伊利諾大學人力資源碩士,目前在國內上市公司擔任人事經理一職,搭早班高鐵趕往南部分公司,處理方興未艾的「一例一休」棘手議題。與她談起Hazel的工作內容、薪酬,做了十多年上市公司人事主管的老友立刻回應,「我也要到新加坡找工作」。顯然,她的待遇不及Hazel。更別提與我一同做研究的碩士班研究助理的薪資。 為什麼在台灣有國外學位、超過二十年...

男性成年投保率,低於女性

男性發生意外機率高、平均壽命比女性短,但台灣成年男性投保率卻明顯低於女性,壽險公會表示,這已是長年來的狀況,主要是男性相對女性「鐵齒」,對保險的認識及信任度比女性要低。  據壽險公會的統計,2016年國人在身份歸戶後(即同一人投保二到三張以上保單,仍算一人投保),有1597萬人投保壽險保單,相對總人口數,投保率為67.85%,其中男性投保率65.7%,女性則為69.97%,女性明顯比男性高出4%,人數是多出57萬多人。  男性投保率只有在19歲之前是高於女性,壽險公會分析,推測應是國人的「金孫」特性,即男寶寶出生,爺爺奶奶多會替金孫投保相關保單,因此0歲到19歲的男性投保人數達131.9萬人,相對此年齡的男性人口,投保率為55.4%,同年齡層女性投保人數則為119.4萬人,比男性投保人數少了12.5萬人,投保率為54.4%,少了1個百分點。  但成年後投保率則大幅轉變,壽險投保率最高的年齡層是20到39歲,即成年後到成家期間,女性有268.1萬人投保,投保率77.5%,男性則只有262.5萬人投保,投保率73.7%;到40歲至59歲,女性投保率更已拉高到78.7%,男性則只有71.6%,同時這個年齡層總人口數已轉為女性多於男性,女性投保人數比男性多出33.6萬人,是投保人數差距最大的年齡層。  之後無論是60到64歲或65歲之後的投保率,也都是女性高於男性,且65歲之後的女性總人數已比男性多出24.2萬人,也印證女性平均餘命比男性長。  壽險公會分析,成年後女性投保率比男性高可能有二大原因,一是壽險業務員女性的比重比男性高出甚多,幾乎是2比1的差距,22.7萬女性業務員除了自己會投保外,在行銷時也比較多是從女性友人或女性族群開始,第二即是女性平均餘命長,未來在另一半提早離開,或是單身者退休後,必須自己安排老年的生活,二大原因下,成年女性投保率多年來都是明顯高於男性。  同時間,男性小時候是金孫效應,投保率高於女性,成年後就顯得鐵齒,對保險認識或信任不足,投保意願低於女性,多年來並沒有改變。  壽險公會也統計,去年底為止,1597萬國人投保有壽險保單,每人平均保額177萬元,傷害險(亦即俗稱意外險)投保率55.42%,每人平均保額151萬元,兩者合併計算每人平均保額333萬元。(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喝咖啡真的會骨鬆嗎?一杯牛奶就能補回流失的鈣?

咖啡香的背後,真的隱藏骨質疏鬆的風險嗎?許多人愛喝咖啡提神醒腦,卻又擔心其會加速鈣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但網路也流傳「100毫升咖啡會造成6毫克鈣質流失,只要一小杯牛奶就能補回來」的說法,認為咖啡對骨鬆的影響非常小。究竟,喝咖啡會不會導致骨質疏鬆?且聽營養師怎麼說! 先講結論!喝咖啡≠會骨鬆! 新營養食代團隊營養師張惟凱表示,咖啡中的單寧酸成分,本身會阻礙腸道對鈣質的吸收,且咖啡因成分具利尿的特性,也可能在含鈣飲食或鈣片吃太多,或是在過度攝取高蛋白、高油或高鹽食物等情況下,造成多餘的鈣從尿液排出。不過,這樣還無法把「咖啡」和「骨鬆」劃上等號。 骨鬆2大關鍵:平日鈣質吃夠沒?咖啡因吃過量了嗎? 2002年《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食品與化學毒理學期刊)的文獻指出,適量的咖啡因對於每日鈣攝取量充足的人來說,影響並不大;若鈣攝取量不足,又加上長期過量攝取咖啡因,才容易將自身置於骨質疏鬆症的危險邊緣。 同篇文獻清楚地提到,如果1天未喝到1份乳製品、沒有攝取到744毫克鈣質,或是65歲以上男女性,只要攝取含咖啡因的食物,就會提高骨鬆的風險。 而依據第七版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對鈣的建議攝取量,13至18歲每日應攝取鈣質1200毫克、19歲以上成人和懷孕、哺乳期婦女1000毫克。至於咖啡,衛生福利部建議每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以不超過300 mg為原則,且咖啡因具有成癮性,學童尤其需避免攝取。 喝咖啡流失的鈣,一杯牛奶就能補回來? 張惟凱營養師認為,鈣質在體內沒辦法由人體自行合成,必須從食物或補充品中獲得,但在邁入成年之後,人體對鈣質的吸收程度會隨著年紀的增加而一路降低至25%,所以一杯含鈣豐富的牛奶,也可能會因為每個人不同的生理狀態,對鈣的吸收產生差異。而長期採取低鈣飲食的人,也不會因為今天喝一杯牛奶,就把過去缺乏的鈣質補足,因此與其喝牛奶來彌補咖啡所流失的鈣,不如平時就要為自己存好「骨本」 除了飲食,儲存骨本還有4點要注意! 需注意的是,影響骨質疏鬆症的原因不僅有「低鈣+咖啡喝太多」一種習慣,巧克力、茶和可樂中亦含有咖啡因,且平常是否有攝取適量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也會影響到骨骼的健康狀態。 另外,日常生活中若有以下4種情況,也可能加速體內鈣質流失,增加導致骨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