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對代價顧健康
常有人問,一生中花在維護健康的費用要300萬,應該怎麼規劃健康保險?300萬怎麼算出來的?一直以來主要是根據99年統計每位國人當年度醫療保健支出38,246乘上平均壽命80歲,得到306萬的估算數。
這樣算正確理解嗎?No!
健保從民國84年3月開辦,在83年時,政府統計「國民醫療保健支出」(NHE),是每個人一年要花15,448元,為什麼健保開辦20年後,NHE不減反大增?
三張表,澄清了一直以來方向錯誤的醫療保健需求概念,顛覆了保險規劃觀念。它至少呈現出幾個面向:
@一個人一生中花費多少「顧健康」的代價,會隨時間膨脹,不是叫「300萬」。
@付了健保費,還要準備自備款,平均是4成。
@需要花費最多不是住院,也不是小病門診,而是較嚴重的傷病、慢性疾病,需要把錢花在不停的門診、復健、買藥買健康食品吃、療養看護等等。還有政府統計最大的看不見黑數:長期的收入短少。
如此看來,以填補住院以外的長期門診、復健、醫藥品調理、療養看護、長期收入短少的保險和個人儲蓄準備是否才是合適的方向?
健康險商品發展越趨多元,過去偏重疾病傷害(含防癌)住院醫療日額,隨醫藥趨於昂貴、健保自費項目增加下,高額型實支實付住院醫療變得非常重要。而透過對NHE的分析,更須改弦更張,開始進行瘦身,將預算放在正確商品上面,甚至應考慮增加預算在非住院給付型的健康險。
這樣算正確理解嗎?No!
健保從民國84年3月開辦,在83年時,政府統計「國民醫療保健支出」(NHE),是每個人一年要花15,448元,為什麼健保開辦20年後,NHE不減反大增?
看看這個表,到102年我們每個人的NHE已提高到41,242元。健保實施前後20年,我們為健康付出的金錢代價大漲了167%。按照這個漲幅,20年後的NHE會超過7萬,再20年就超過11萬。所以,一生300萬的數字算法根本不對。
那到底該是多少才對?應該從錢花在什麼地方來看才對。
102年所有國人花掉8,537億元來維護健康,大家繳了1,755億健保保費、638億其他保費(包括補充保費)。我們繳了健保費,就醫享有醫療照護,可是還要付3,447億元出去。以上三個支出總共5,840億,佔醫療保健總支出8,537億的68.4%。不把健保費算進去,那麼醫療家庭負擔的比重達40.3%,簡單說每次看病要有4成自備款。
第三張表在教我們一件事,其實錢不是都花在住院上面。最多的是門診花費38%,第二多的是醫療用品用具33%(健康食品、醫藥保健用品26%,醫療用具設備及器材7%)。第三多的是花在療(安)養院、月子中心、居家照護等個人照護15%。住院14%而已。
三張表,澄清了一直以來方向錯誤的醫療保健需求概念,顛覆了保險規劃觀念。它至少呈現出幾個面向:
@一個人一生中花費多少「顧健康」的代價,會隨時間膨脹,不是叫「300萬」。
@付了健保費,還要準備自備款,平均是4成。
@需要花費最多不是住院,也不是小病門診,而是較嚴重的傷病、慢性疾病,需要把錢花在不停的門診、復健、買藥買健康食品吃、療養看護等等。還有政府統計最大的看不見黑數:長期的收入短少。
健康險商品發展越趨多元,過去偏重疾病傷害(含防癌)住院醫療日額,隨醫藥趨於昂貴、健保自費項目增加下,高額型實支實付住院醫療變得非常重要。而透過對NHE的分析,更須改弦更張,開始進行瘦身,將預算放在正確商品上面,甚至應考慮增加預算在非住院給付型的健康險。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