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全球的低利率年代
全球負利率債券正快速地蔓延世界各地,統計截至7月底,全球負利率債券市值接近14兆美元(如右圖),全球負利率債券規模不僅創下歷史新高,且占投資等級債券比例近1/4,相較去年底,增加六成之多,其中日本、法國、德國列為前三大,合計占額就高達七成。全球負利率現象可謂烽火蔓延,加上全世界央行更是不約而同進行新一輪的寬鬆政策,這不自然的態勢不太可能快速翻轉解決。
全球經濟環境面對著三低壓力,「低經濟成長、低通膨與低利率」三者共存的狀態,各國央行更是為長期以來通膨不振現象,尋找合理的理由。由於貿易全球化與供應鏈全球化降低企業生產與投資成本,使得全球通膨水準在金融海嘯前就已出現下降趨勢。美聯準會主席鮑爾日前承認目前低失業與低通膨的狀況很可能不是暫時的,通膨和失業率之間的關係脫鉤,並且可能是一種「新常態」;歐洲央行也正研究修改通膨目標的可能性,並且重新評估歐元區2%通膨目標,是否還適用於後金融危機時代,顯示央行面對低通膨問題,難以再用常規的貨幣政策來解決。
率先施行負利率的國家如2012年的丹麥、2014年瑞典接著跟進,當時時空背景主要來自於匯率壓力所致,此後的歐洲、日本、瑞士等央行陸續跟進施行負利率政策,但歷史經驗卻也顯示該政策對於刺激經濟成效並不明確,欲提高通膨與穩定匯率的成果也低,對於股市反應效果方向不一,但相同的是,負利率所帶來的各地房地產價格飆升的泡沫風險,卻不得不多加謹慎。
只是,歐洲央行救經濟的對策,對負利率政策依賴已完全上癮,自歐債危機期間推出負利率的歐洲主要央行,至今仍無一家讓政策利率由負轉正,尤其是7月ECB會議利率前瞻指引,已表明在2020上半年前將保持當前或更低的利率水準,新一輪的購債計畫也蠢蠢欲動,因此未來歐元區負利率情況,相信只會更嚴重而已。
全球負利率對金融市場正負面效應更不容忽視!在負利率趨勢下的全球債市多頭氣勢強勁,尤其是以國債為主的政府債為領漲類別,且在負利率的推波助瀾下,殖利率更容易加深跌勢,近期歐債殖利率快速直落且尚未見底可以證明。但,另一方面金融業利差收益縮減,對獲利衝擊卻是極大的隱憂,2014年內道瓊歐洲600指數(Stoxx Europe 600 Index)中的金融類股,兩年內指數共計下跌了四成,若是未來全球低利率政策與貨幣更加寬鬆,歐美的大型金融業恐將面對更艱困的營運壓力與風險。(作者是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博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