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5的文章

潘懷宗/防失智飲食,4別吃、1適量、8多吃

圖片
現代人不僅要長壽,更想要健康長壽,年長者如果得了老人失智症,不僅生活喪失品質,更加沒有尊嚴,如果是這樣的長壽,那就變得毫無意義,如何能到老不失智,今天潘老師教你4種食物最好別吃,1種食物適量吃,8種食物可多吃,請務必大家告訴大家。 壹、四種最好別吃的食物 1.高鹽的食物: 太鹹的食物,含有高量的鈉離子,除了讓血管收縮、血壓飆升外,過多的鈉會使得腦細胞呈缺血、缺氧狀態,影響大腦的認知功能,並損害思考能力,加速老化。2012年4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及貝克斯特醫院(Baycrest)的研究發現,低運動量加上高鈉飲食對老年人的大腦認知功能有所損害。 分享 此研究發表於「老年神經生物學」(Neurobiology of Aging)期刊,收集彙整共1,262名年齡介於67至84歲的受試者,研究人員將參與的老年人分為低鈉、中鈉、高鈉飲食族群,低鈉攝取量為每天不超過2263毫克;中鈉攝取量則為每天2263~3090毫克;高鈉攝取量為每天超過3091毫克,持續追蹤共3年。 之後研究人員以簡易智能狀態測驗(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來衡量參與者的認知功能,研究結果顯示運動量少加上高鈉飲食,對老年人的認知能力影響最嚴重。但少運動的老年人若採低鈉飲食,認知能力並沒有下降。而那些經常運動的老年人,卻可以抵銷鈉對大腦認知能力及對心血管系統的負面影響。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人每天攝取的鈉含量接近4000毫克,幾乎是WHO建議量的2倍。 有鑑於高鈉對於心血管疾病及大腦認知功能損傷影響之鉅,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年人每日鈉攝取量下修為2000毫克以下,而目前衛福部則仍然沿用舊標準!成年人每天鈉攝取量最好不要超過2400毫克,約等於6公克的鹽(1公克的鹽含有400毫克的鈉),潘老師建議衛福部也應該立即修正才是。 2.反式脂肪(Trans Fats): 一篇2015年6月份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期刊的研究發現,攝入過多反式脂肪的人記憶力會變差。這項研究分析調查1,018名參與者及其反式脂肪的攝取量(每天3.8克到每天27.7克),接下來並針對參與者記憶單字能力進行測試。 圖/ingimage 分享 研究結果指出,...

來顆蛋吧!抗癌健腦 吃蛋6個好處

很多美國人從小就認為,蛋充滿堵塞血管的膽固醇,吃下去易得心血管疾病。但是威克林大學(Wake Forest U.)的研究員審視頂尖科學研究後,並未發現吃蛋與心臟病有關。其實,許多健康專家稱蛋是完美的食物,而且一個蛋只有72卡路里。那麼,到底有哪些理由你應吃蛋? 1.立即提升心情。 蛋含有奧美加-3(Omega-3)脂肪酸、鋅、維他命B和碘,這些養分能對抗疲勞,扭轉壞情緒。 2.滋養肌肉系統。 蛋含有保護肌肉的蛋白質,以及幫助肌肉收縮的B12維他命。 3.抗癌。 研究顯示,攝取較多膽鹼(choline)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降低24%。蛋含有膽鹼,一個大蛋可讓你得到每日攝取量的30%。不過多數膽鹼集中在蛋黃,所以吃蛋時,記得吃整個蛋。 4.滋養大腦。 蛋裡的膽鹼保持記憶力敏銳,同時增加釋出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這種神經傳遞介質協助大腦更好的貯存和記起資訊。在草地放養的母雞下的蛋,含有更多奧美加-3脂肪酸,給大腦補充能量。這種蛋也有豐富的維他命E,後者有助防範阿茲海默症。 5.保護視力。 蛋是葉黃素(lutein)和玉米黃素(zeaxanthin)的豐富來源,這兩種抗氧化劑可防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和白內障。 6.瘦身。 路易斯安納州立大學的研究員發現,肥胖者若每周至少五天早餐吃蛋而不是貝果麵包,體重多減65%。聖路易大學的科學家則發現,早上吃蛋會使整天攝取的熱量減少。

人民幣貶值效應 大摩:台灣列"麻煩十國"

圖片
摩根大通曾提出所謂「脆弱五國」(Fragile Five)概念,但現在最流行的是「麻煩十國」(Troubled Ten)!摩根士丹利證券駐倫敦的全球外匯策略部門主管瑞德克(Hans Redeker)點名包括新台幣在內的十國貨幣,恐因與中國存在貿易競爭關係或與中國貿易關係密切,而遭這次人民幣貶值效應重創。 麻煩十國2014年對中國出口占比及本幣對美元貶幅 兩年前因美國聯準會(Fed)放緩購債,造成外資大舉撤出新興市場,當時摩根大通曾點名印度、土耳其、南非、印尼及巴西是「脆弱五國」;這次大摩雖未直接給名字,但彭博仍將這十國叫作「麻煩十國」。 除了新台幣,其餘被點名貨幣包括韓元、智利披索、秘魯索爾、巴西里爾、星元、泰銖、哥倫比亞披索、南非蘭德、俄羅斯盧布。 瑞德克指出,這些貨幣現在都很脆弱,是中國改變人民幣匯率政策主要受害者,這些國家不是對中國有大量出口,就是與中國存在著出口競爭關係。 根據各國海關資料,二○一四年台灣對中國出口佔出口總額比重約四成,南韓達廿五.四%,智利廿四.六%,秘魯和巴西也都超過兩位數。 中國八月十一日突然讓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重貶約二%,貶幅創一九九四年以來最大,外界質疑中國政府想利用貶值來提振經濟成長;此舉引發全球市場動盪,並造成亞洲和其餘新興市場貨幣貶值,上週彭博追蹤主要新興市場貨幣的指數貶值○.九%到紀錄最低。 新興市場貨幣 看貶五十% 總部位於倫敦的避險基金SLJ Marco Partners共同創辦人任永力指出,人民幣驟貶將引爆新一回合的貨幣寬鬆浪潮,包括巴西里爾、印尼盾等新興市場貨幣在未來九個月內恐將貶值卅%到五十%。 瑞德克指出,當前最大挑戰就是全球經濟缺乏成長,儘管日本銀行、歐洲央行和美國聯準會都已推出創紀錄的刺激措施。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速度將創二○○九年以來最慢。瑞德克認為,新興市場貨幣若想止貶,中國經濟若要獲得提振,都得祭出更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措施。

殘扶險保障大 獲青睞

隨著高齡化社會,民眾擔心一旦生病、受傷,長期需要照顧者,需要一筆費用,不過過去長期照顧險要理賠較難,使得民眾投保率不高,因此不少業者推出殘扶險,只要符合殘障標準就會理賠,受到保戶的青睞。 目前市面各家保險公司都有推殘扶保單,例如台灣人壽、全球人壽與遠雄人壽等。台灣人壽表示長期照顧險、殘扶險等商品,都是具若達到無法照顧自己時,會有定期輔助金額給付,提供保戶在無法照顧自己,定期給付保險金讓保戶可以請看護照顧自己。 台灣人壽表示,但是長期照顧的認定比較複雜,必須符合定義或者要做巴氏量表等,有些民眾可能很難獲得理賠,因此長期照顧險投保率往往不高;後來發展類長看險,簡單來說就是特定傷病險,必須符合重大疾病等才可以理賠。 過去長期照顧險定期輔助金額可以給付終身,但保險公司為了控制風險,因此調整給付期限,大約120個月到180個月之間。 但是殘扶險理賠就比較明確,殘扶險是以1到11級殘廢等級做為理賠依據,保障範圍較大,且提供一筆殘廢保險金與定期的一至六級殘廢安養扶助保險金。 遠雄人壽指出,「殘扶險」是當保戶因疾病或意外,造成殘廢、需要他人照護時,提供保險金給付的險種,尤其適合擔心老年需要他人長期照護的民眾投保。 部分保險業雖針對老年照護問題,推出過「長期照顧險」以轉嫁風險,但長期照顧險的理賠認定標準很多,能符合理賠的難度高且保費較高,因此有保費貴、理賠不易的疑慮,無法補足老年照護的費用支出。 但殘扶險是以殘廢等級做為理賠依據,只要符合殘廢等級,不論是疾病或意外引起,保戶都可以獲得理賠,保費也較傳統長期照顧險來得低,因此市場接受度高,較符合民眾的需求。不過定期安養扶助金理賠同樣有限額,累積給付最高以保險金額10倍到12倍。而30歲男性投保20年期殘扶險,保額100萬,年繳保費在1萬5,000到1萬8,000多元左右。

再一年?IMF報告建議 明年9月決定人民幣納入SDR

圖片
人民幣 (圖:AFP)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週二 (4 日) 公布內部工作人員報告,當中建議,決定人民幣是否加入特別提款權 (SDR) 貨幣的時間,應該延後至明年 9 月;而在此之前,中國很可能必須加快市場自由化程度。消息令大力推動外交努力讓人民幣加入全球儲備貨幣行列的北京當局,提前實現願望的希望更渺茫。 目前 SDR 的一籃子貨幣有美元、歐元、英鎊及日元。根據 IMF 最新內部報告,以國際貿易的角度來看,人民幣已符合重大貨幣的條件;但目前來說,人民幣仍未達到 IMF 認定為儲備貨幣關鍵指標,即「能夠自由使用 (freely usable)」,亦即在危急情況下仍能夠順利買賣該貨幣。因此 IMF 理事會還需進一步判斷。 報告補充,人民幣若判定達到「能夠自由使用」的水準,將會在接下來 IMF 的金融作業中扮演更核心的角色,使其有資格納入 SDR 貨幣。IMF 執行理事會將在本月稍晚決定是否延後考慮納入,但報告建議延後,以免在 2016 年第一天就衝擊到金融市場交易。 《路透社》引述 IMF 策略、政策及審查部門主任 Siddharth Tiwari 表示,IMF執行理事會本月的決定,並不會預設將人民幣納入 SDR 的時間及審查的結果。IMF 官員們透露,德國、英國、法國及義大利等 G7 歐洲成員國傾向支持今年加入,但美國及日本則抱持較謹慎的態度。 《華爾街日報》引述一名高級 IMF 官員指出,人民幣是否能納入 SDR,重點在於進入中國市場的管道是否順暢,以及利率是否由市場自由決定。但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交易深度仍不足,且金融數據也存在重大落差。

大宗商品跌勢何時止?瑞銀提4大觀察點

大宗商品價格自今年 6 月底跌勢再起,現貨價格大盤指數如今已摔回 2009 年中的價位,總報酬率更崩落至 2002 年水準。瑞銀資產管理 (UBS Wealth Management) 週二 (4 日) 預警,今年下半商品價格仍面臨高度風險。 瑞銀大宗商品部主任 Dominic Schnider 於《CNBC》撰文寫到,僅管商品價格崩跌對高成本的生產商帶來壓力,但隨著市場供應量盤整,長期來看大宗商品價格仍有復甦空間。若要評估趨勢何時逆轉,可觀察下列 4 個指標。 1. 原油供應 截至今年上半,原油市場供應過剩達每日 200 萬桶,但至今仍未恢復供需平衡。僅管油商砍資本支出及減少鑽油,加上需求持續強勁,應該能讓油市在未來 6-12 個月恢復平衡。但瑞銀預估,下半年油價走勢很可能仍震盪,但接下來 2-3 個月的數據,應該能證實美國油產正在觸頂,且伊朗可能的供油展望也會更清晰。 2. 中國經濟成長 從各項中國經濟先行指標來看,接下來幾季中國經濟成長率要持穩於 6.5%-7%,恐怕令人懷疑;尤其是中國建築業活動仍持續穩定下滑。因此瑞銀預警,中國賤金屬需求成長最壞情況恐下砍 30%。 此外,中國經濟普遍走軟的原因之一是企業債務過高,若政府不再祭出實質的經濟刺激措施或貨幣政策支援,中國經濟很可能將令人更失望,使得賤金屬價格被壓在低落的水準。 3. 美國聯準會 (Fed) 的升息曲線 在美國,市場對於美國利率的預期走勢依舊溫和,目前估計 Fed 會在今年 12 月升息,至明年底基準利率也只會升高到約 1%。這使得美國利率預估還有上升空間,瑞銀基本則預期 Fed 會在 9 月升息。一旦市場反映出利率預期升高,貴金屬價格便會再度籠罩賣壓,此時專業投資人便會砍黃金部位。 由於亞洲對於黃金的需求依舊疲軟,因為金價自 2013 年至今跌了很多,加上中國人行購買的黃金比預期少,因此除非金價再跌更多,才可能激發出更多實體黃金的需求。 4. 穀物供應展望 最後,投資人應該觀察樂觀的穀物業供應展望。由於氣候憂慮消退,市場焦點已轉回預期穩健的北美穀物收成。中西部氣候轉更乾暖,已協助玉米及小麥價格復甦,大豆價格也已穩定,且近 75% 的玉米在有利的氣候環境下授粉,應該會使得供應量豐沛。小麥供應量則很可能過剩 1100 ...

膝蓋養生/好膝力 減重+抗發炎飲食

圖片
飲食中可以適量攝取核桃、亞麻仁油,沙丁魚、鮭魚等深海魚,以上食物含有豐富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減緩身體的發炎反應。 圖/ingimage 分享 幾乎每個人都會面臨的「退化性關節炎」,除了補充關節軟骨所需的養分外,搭配適度的運動,才是避免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的最佳方法。 年輕身體代謝快,可自行製造關節軟骨所需要的潤滑養分,但隨著年紀增長,身體製造潤滑液的速度趕不上消耗速度,使關節軟骨磨損變薄,無法保護骨骼,骨骼末端彼此摩擦,因而引起身體紅、腫、熱、痛等發炎的現象。 營養師張彤芬表示,關節出現紅腫熱痛等狀況,就是「退化性關節炎」最明顯的症狀,關節炎造成關節活動時疼痛不適,甚至無法自在的行走,令許多長者不願意接觸人群,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失智失能的問題。 張彤芬表示,別以為只有年紀大的人,才會有退化性關節炎,也有很多有運動習慣的人、工作需要久站或是久坐的人、經常穿高跟鞋的女性或是體重過重的人,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好發族群。 【飲食】 減緩身體 發炎反應 關節炎是身體產生發炎現象,張彤芬建議,飲食中可以適量攝取核桃、亞麻仁油,沙丁魚、鮭魚等深海魚,以上食物含有豐富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減緩身體的發炎反應。 另外,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像是柳丁、櫻桃、奇異果等,除了能抗氧化外,還可以幫助身體形成膠原蛋白,補充關節潤滑營養。 張彤芬表示,對於從飲食補充關節所需的軟骨基質,許多長輩直覺就會想到「葡萄糖胺」、「軟骨素」、「第二型膠原蛋白」等,但這些產品主要是補充軟骨潤滑所需的原料。 但若是等到關節發炎時,痛楚猶如火燒房子,才猛吞葡萄糖胺等健康食品,此時補充根本無法解決問題。要減緩症狀,除了要定期就診復健以外,平時也要有足夠的保養及運動來控制問題發生。 張彤芬表示,近年出現一種「UCII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主要是發現雞胸軟骨與人體關節軟骨組織極為相近,能啟動身體免疫反應,有效緩解關節發炎疼痛。 【運動】 加強膝蓋 肌肉強度 退化性關節炎幾乎已和老化畫上等號,在不可避免的狀況下,時常聽聞長者間會互通偏方。台北馬偕復健科主治醫師謝曉芙說,許多長輩認為「缺什麼,就要吃什麼」,最常聽到長輩認為軟骨受損,應該猛吃軟骨或吃藥燉食品,強健筋骨;也有長輩寄望就醫後完全恢復,其實這些觀念並不正確。 謝曉芙強...

有害大腦的7種壞習慣 你中了哪些?

為什麼有些人到了95歲,思維還是很敏銳,有些人才50多歲,腦子就開始不清楚?基因占了很大部分,但是某些生活因素,對於大腦如何老化有重要影響。雖然你無法控制基因,但是你可以避免以下七種有害大腦的習慣: 1.典型美式飲食: 典型美式飲食多糖、多脂、還有大量加工食品,長期食用對大腦不利。研究顯示,吃太多糖會阻礙學習和記憶,提高罹患神經退化疾病的風險,例如阿茲海默症。地中海飲食可防認知退化。 2.住在高速公路旁: 住在充滿煙霧的城市對你的大腦不好,最近在「中風」期刊發表的研究顯示,接觸污染的空氣與大腦提早老化有關。研究員發現,住在主要高速公路附近的民眾,較無症狀地中風。 3.每晚喝幾杯酒: 每晚喝兩杯葡萄酒,雖然會對心血管帶來一些助益,卻對大腦健康構成威脅。羅格斯大學2012年的研究發現,周間少量飲酒,到了周末多喝,會使大腦細胞生產減少40%。 4.生活壓力大: 隨著你老化,你所做對健康最糟的事,可能就是過著壓力大的生活。研究顯示,大量的壓力荷爾蒙會提高與老化有關的大腦傷害風險。 5.睡眠不足: 睡不夠有許多可怕的後遺症,包括較可能中風和罹糖尿病,認知功能也較可能衰退。長期下來,睡眠不足也會加快大腦老化。去年新加坡研究發現,年紀大的人睡愈少,大腦老化得愈快。 6.整天坐著: 愈來愈多研究顯示,多坐少動的生活方式,與認知衰退有關,年紀大者久坐而體重增加,與和記憶有關的大腦區萎縮有關。 7.漫不經心: 若你希望保持大腦敏銳,就要多動腦,從事新的挑戰,促進大腦的神經元成長。

三類型老爸 挑速配保單

圖片
父親是家庭重要經的濟支柱,以父親為主的保險規劃因此相對重要,然而不同年齡的爸爸,保險規劃重點不盡相同。舉例來說,年紀尚輕的爸爸,可用保費較低的定期險,轉嫁意外風險;40歲以上的熟齡族群,建議儘早規劃長照險,替晚年生活鋪路。 康健人壽產品開發與策略副總經理唐家舜說,爸爸多半是家中經濟支撐要角,因此不管是何種年齡層的父親,應定期檢視保單,趁早補齊保障缺口,因已年齡區分,大致可分為「年輕準爸爸」、「三明治型的爸爸」與父代母職的「單親爸爸」。 觀察各族群父親的主要特徵,其中準爸爸通常年紀較輕,收入也可能不多,唐家舜建議,不妨利用定期保險低保費、高保障的特性,架好風險防護網,且定期險越早投保,保費越便宜,部分保單,保障期滿後還可領回期滿金。 中國人壽表示,40歲以前的年輕父親,因工作正值打拼時期,加上要養育子女,可靈活運用的資金可能不多,建議可優先加強醫療保障,轉嫁突發意外的風險,得以彌補因治療所產生醫療費用。 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父親,因需扛起家庭經濟來源重任,負擔相對較重,也就是俗稱的「三明治」族群,壽險業者建議,除了基本的人身壽險、意外險、醫療險不可少外,行有餘力,不妨考慮趁早規劃長照險,替退休後生活提早準備。 中國人壽副總蘇錦隆建議,步入高齡階段後,身體機能將逐漸衰退,屆時可能面臨需要長期受人照顧、看護的需求,長時間累積下來,一年花費恐怕數百萬跑不掉,建議40歲以後的爸爸及早準備長期照顧保險。 至於單親爸爸,不僅要一肩扛起家計,還要父兼母職,料理家庭大小事,包括人壽身險、醫療險、意外險等缺一不可,若是投保預算有限,建議在考慮充足保障的前提下,不妨挑選低費率、高保額的各式定期保險商品,替自己打造防護網。

投保長照險 家庭經濟保障更完整

新光人壽提醒,根據醫學研究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長期的慢性發炎疾病,一旦罹病,約有50%的患者關節病變會在10年內失去工作能力,因此須確實接受治療,建議國人及早投保長期照護系列保險,讓家庭經濟保障更完整。 新光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莊志誠醫師說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種自體免疫失衡的疾病,目前仍無法完全瞭解成因。針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莊志誠建議,疾病早期發現,及早治療80%~90%可獲良好控制,病患要持續治療,定期追蹤,穩定抑制發炎反應。 新光人壽李正偉行銷長表示,近期衛福部公布的103年十大死因資料顯示,平均每3分13秒即有1人死亡,其中死亡人數以慢性疾病為主,而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旦罹病,則須終身治療的慢性疾病,醫療費、復健費不可小覷;伊甸基金會創辦人的劉俠女士,是類風濕病關節炎最具代表的患者,她罹患關節腫脹50多年,是個需要被長期照護的慢性病患,即便貴為國策顧問,在台灣這樣一個缺乏長期照護體系制度的社會,仍然無法獲得完善的照顧。目前政府的長期照顧保險預計民國107年上路,但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數據顯示,此保險僅能夠提供基本的長期照護保障,因此除了依賴政府外,建議國人趁年輕、保費較低時,先行投保商業醫療險與長期照顧系列保險,相互搭配,一旦發生失能或失智,才能保障家庭的生活經濟。 對年輕人或有特定傷病家族病史的民眾來說,「新光人壽長護久久終身健康保險」都是一張保費最親民的保單,可依個人的經濟狀況與保障需求自由搭配投保,當意外或疾病發生時,才能夠獲得更完整的長期照護保障。

抗癌療法大突破 免疫力升級 打擊腫瘤

圖片
醫療界將開始以全新的方法治療癌症。最新方法不再以化療或放射療法直接殺死癌細胞,而是透過促進身體自然免疫力的方式控制癌症。 所謂的免疫療法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系統的方式消滅癌症。這並非新概念,而且逾一世紀前就曾提出,目前卻是首度開始帶來持久的免疫反應,有些人聲稱這算是治癒。 上述做法是基於對免疫系統與癌症之間關係更細緻的理解,尤其是癌症如何被視為有害身體,且能自行偽裝而不受免疫力攻擊。最具前景的免疫療法為抗體藥物,能瞄準免疫細胞的主要開關,而且分為兩種類別,例如Ipilimumab與Nivolumab這類檢查點抑制劑,能夠去除癌症關閉免疫系統的能力,另一種則是例如anti-CD40與anti-4-1BB的免疫刺激物,可活化身體的免疫反應。 分享 以這類方法強化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症頗具前景的原因是,第一,免疫系統是會移動的,它有能力在全身遊走,意味也具備能力可辨明各處的癌細胞。癌症在接受其他治療後,常會復發的原因是癌症有擴散能力。 第二,免疫系統會自我強化。它能依需求提高反應,來處理大型、升級的癌症。這特性意味當更多癌症出現時,免疫系統能更有效率地運作,以回應更大型的免疫刺激。 第三,免疫系統能演進並適應癌症變化。癌症通常是不穩定的,意味它們能改變並躲掉傳統治療法。免疫系統也能隨著腫瘤變化,繼續抑制癌細胞。 第四,免疫系統能辨識出癌症幾乎無數的目標分子。這種能一次辨識大量目標的能力,讓罕見的變異癌細胞更難藉改變外觀的方式逃出免疫系統的控制。它也能使容易被免疫療法治療的癌症種類變多。 第五,免疫系統具有記憶力,例如人類曾被某些傳染病感染過後會產生抗體,終身不再二度遭感染,而打疫苗也有類似效果。對癌症來說,這意味免疫系統可對癌症細胞「免疫」,而且如果癌細胞試圖生長回來,免疫系統會消滅它們。以往多數治癌方法只在一開始施行時有效,然而免疫反應可維持終身。 上述免疫療法的五大功能合併在一起可傳達重大效益,包括帶來持久、終其一生的免疫反應,甚至可治療致命的癌症種類。 免疫療法目前的挑戰是要瞭解為何有些人以及有些癌症,對於這類療法的反應比其他人或其他種類癌症的更佳,以及如何提高有良好反應病人的比率。5月出爐的資料顯示,同時給予兩種檢查點抑制劑抗體的病人中,出現有效與持久反應的病人人數增加,但不幸地,這也提高免疫系統攻擊部分身體正常組織的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