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9的文章

戒掉麵包吧!美國神經專科醫師:無麩質飲食,讓大腦遠離發炎失智

圖片
失智並不單單只是腦部出了狀況,而是當我們血液循環不良、三高、肝功能低落、腸道機能失常......身體各部位生病,都有可能影響腦部的健康。飲食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吃進不適當的食物,不僅得不到該有的養分,還會危害身體機能,而飲食的方式不正確也有一樣的「效果」,但我們卻常常忽略它的重要性! 飲食不當造成的糖尿病與失智為何會產生關連性,當代醫學研究者還沒有給我們一個確切答案,但若是先不從「糖尿病」這三個字表面開始,而是探尋造成糖尿病的根源─血糖太高著手,美國神經專科醫師大衛博瑪特或許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論基礎。  都是麩質惹的禍   博瑪特在《無麩質飲食,讓你不生病》一書中,提出 穀物中的麩質,是造成當代人們許多疾病的根源,包括失智。 麩質存在於許多麥類穀物中,是一種具有黏性的分子,腸胃不是那麼順利就可以把它分解,就會留下殘渣在消化道中。這時身體就會把他們視為外來異物,開始啟動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在對抗外來物時,會產生「細胞激素」去通知或活化相關免疫細胞大軍、催化了發炎反應準備對抗大敵,如果腸胃道中一直都殘留麩質,這個過程將一直持續。結果是,免疫細胞不但攻擊麩質的分子,還連帶把腦部某些也長得很像的蛋白質分子一併拖下水。  另一方面,研究已發現許多罹患腦部神經性疾病的病患,腦部的細胞激素含量很高。由於細胞激素催化了發炎,發炎的結果之一就是產生了大量自由基,因此腦細胞會受到更多攻擊與破壞。  高血糖破壞蛋白質結構   除了麩質的危害, 血液中如果長期含大量血糖,也會對體內的蛋白質造成負面影響。博瑪特指出,糖會與蛋白質結合,讓蛋白質纖維變形,除了讓他們無法發揮原有的功能,還會黏附上其他正常的蛋白質,讓無辜的蛋白質也跟著受害。蛋白質與糖結合的過程又產生自由基,再給腦細胞新一波傷害。  預防失智對策:避免過食我們終於瞭解,我們的飲食習慣深深影響腦部神經性疾病的發展。台灣人的飲食習慣漸漸西化, 米吃得更少、麵粉食品吃得更多,攝取更多麩質給腦細胞製造一堆敵人;飲食精緻化讓血糖快速升高,過量飲食則攝取過多糖份,結果不但得到糖尿病,還讓腦部受到不正常蛋白質的侵害。 大麥、小麥、穀粉、全麥麵粉、裸麥、黑小麥、麥芽、啤酒、藍黴起司、肉湯罐頭、裹麵包粉烹調的食物、早餐麥片、巧克力牛奶、夾心酥、能量棒、調味咖啡、薯條、炸蔬菜/天婦羅、熱狗、冰淇淋、人造蟹肉

爭產不是有錢人的專利!爸媽過了65歲以後,一定要知道的財務課和法律課

圖片
學生時期努力拚學科,通過一關關考試,進了職場,為了努力往上爬,學習各類專業、管理技巧與拓展人脈,到了中年,儘管已是見多識廣的沙場老將,很少人會意識到自己辛苦多年的事業,可能會栽在一堂忽略已久,且從沒人教過的人生必修課。 這堂課,在鄰近的日本已經上演了。日本財經商業雜誌《日經Business》在2014年9月,以〈隱形照護,一千三百萬人的強震〉為標題,宣告了日本中年世代正進入照護的「震央區」,因為他們屬於「團塊世代」(戰後嬰兒潮)的父母,在這一年已全數跨過65歲。高達1千3百萬名中高階上班族,從此成為白天在職場賣命,晚上還得當長輩看護,隨時可能因體力透支折損,老闆卻視而不見的「隱形照護者」。 不管工作績效再出色,所處位階再重要,這堂課避無可避, 只要一通緊急電話,為了照顧倒下的父母,一切職涯發展都得暫時放下。 根據估算,在台灣有高達220萬的上班族,此刻正面臨失能長輩照護的壓力,且近六成五的企業之員工,曾因照護問題而離職。(相關文章: 當每5人就有1人,為看護長輩從職場消失》隱形照護,220 萬人離職風暴 ) 多年來,「三明治世代」夾在孩子與父母、婚姻與工作之間,如今年輕夫妻雙雙步入中年,本以為肩上責任將卸,可以專注在自己的職涯與生活,沒想到事與願違,中年之際,大環境丕變,所面臨的挑戰比起過去更為艱鉅。 看看子女,當年自己大學一畢業便能自立,到了下一代卻遭逢學歷貶值,使得延畢、讀研究所的人數大增,加上台灣產業外移,工作機會減少,以及不婚、晚婚成為趨勢,使得子女依賴家庭的時間拉得更長。 圍繞在父母身邊的問題也是與日俱增,開始進入老年期的他們,健康逐日走下坡,重病、失能或失智的可能性如影隨形,只要稍不注意,照顧的重擔就會落在自己肩頭。加上醫藥發達,高齡或超高齡老者比比皆是,儘管自己退休了,未來還得繼續照顧自己的父母。 然而,處於此一階段的自己,體能不似當年,老化症狀也已上身,職涯與婚姻亦進入了步步為營的地雷區,扶養上下兩代的承擔卻有增無減。難怪國內外相關研究皆指出,當「三明治世代」步入中年,意味將進入人生另一個「黑暗期」, 因此,對於企業,這堂課勢必將提高核心經營人才流失的風險;對於個人,尤其是已邁入中年的中高階主管,若沒有事先做好規畫與準備,離職照護結束後隨之而來的中年危機,將一觸即發。 六十五歲的意義 或許你從來沒想過爸媽有一天會

五臟排毒!自我診斷從「臉」開始

圖片
臉部氣色是內臟健康的鏡子,「內部」不適從臉部就能看出來。 【A、B區】 額頭長痘、紅腫時,要注意情緒,因為這可能是心出問題了。少吃垃圾食品、肥肉,多吃降心火的食物會讓你舒舒服服的。 【C區】 額頭正中長痘、發癢往往代表心、肝出現問題。喝酒、熬夜、壓力大都會加重症狀。要少吃油膩的食物,注意休息。 【D、E區】 臉色灰暗、眼袋水腫、魚尾紋加深等情況表明腎臟負擔過重,要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並適當補肝,多吃豬肝、豆製品等。 【F區】 鼻尖、鼻翼長痘,代表心火旺盛。如果鼻子出血、看起來很紅,有可能是肺熱所致,吃些清熱化痰的食物會好很多。 【G、H區】 耳朵代表腎的狀況,耳廓呈紅色或紫色說明循環不好。要少飲酒,少吃精細食物,多運動,促進身體循環。 【I、J區】 臉頰發癢、紅腫可能是呼吸系統出現問題了。平時多呼吸新鮮空氣,吃些清咽利嗓、潤肺生津的食物就能改善。 【K、L區】 痘痘此起彼伏、出油多,這是賀爾蒙異常,睡眠、水、蔬菜都不能少。女性經期時,還要注意保暖,多喝熱水,綜合調理肝、胃、脾,讓美麗依舊。 【M區】 下巴長痘、發癢,是消化系統的問題。平時多吃一些養胃的食物,如小米、南瓜、山藥等。 本文節錄自 《五臟排毒一身輕》 ,由 大都會文化 出版。

台灣女性經濟壓力偏高

圖片
聯博投信一直關注社會上的各種議題,特別與天下實驗室合作,共同委託輔仁大學統計資訊學系教授梁德馨進行一項「台灣女性壓力指數大調查」。該項調查於2017年10月份執行,針對25歲以上職業女性,深入剖析其「家庭」、「職場」及「經濟」等三大面向,從中發現台灣女性在生活中的需求與主要壓力來源。 女性總壓力指數中性偏高 在2,257份回收的問卷調查分析後發現,台灣女性總壓力指數53.2分,屬於「中性偏高」;其中,在家庭、職場與經濟的壓力指數則分別為43.2、50.6與65.7分,顯見經濟是女性生活中的主要壓力。(詳見下表) 調查結果指出,家庭壓力主要是來自於「家務承擔」;而職場壓力主要則是來自於「與上司溝通」與「工作內容繁雜」。梁德馨指出,台灣女性普遍獨立自主,雖然在調查中多數比例的女性對於選擇從事全職有薪工作具有完全的自主權,但同時也有相當高的比例女性認為,男性比女性更可能投入較多的時間在工作上,而且女性需要承擔家務與照顧家人的責任,顯示出目前社會對於女性的定位仍相當傳統。 至於經濟壓力指數較高,影響的主要原因是「財務保障」以及「退休儲備」,其中又以30至44歲女性,正好面臨結婚、購屋及養育子女等時期,對未來產生較大的不確定性,因而感到較高的經濟壓力。 退休信心不足肇因三大矛盾 若再進一步分析,多數女性確實對於退休生活沒有很高的信心。調查發現,台灣女性退休信心指數平均為42.8分,屬於中性偏低。而造成退休信心不足,可歸納為三大矛盾主因: 1、對退休報酬預期兩極化:對於退休準備的期望,有33.8%女性預期每年報酬率低於3%,另有11.8%女性預期每年獲得10%以上報酬率。無論預期報酬過低或過高,都有可能造成個人的退休理財行偏向過度保守或過度積極的問題,前者會造成退休金累積的速度緩慢,造成退休準備不足;後者,則是將退休準備承擔過高的風險,在市場出現波動時,恐有財富瞬間大打折扣的可能。 2、對退休規劃過於保守:調查顯示,女性對於退休規劃所進行的投資偏向保守,主要持有的金融資產分別為:儲蓄險(24.9%)、定存(17.9%)及活存(14.7%)。在投資過於保守的情況下,很可能影響退休理財準備的進度。 3、對退休年齡過於樂觀:調查顯示,雖有逾四成女性計畫在60至69歲退休,但也有超過三成的女性希望在5

【羅際夫專欄】我要存退休金11:最近這種方式很流行 母湯喔!

在此先祝大家新的一年平安,健康,快樂!2018 年在此專欄寫了一些關於退休理財的主題,承蒙大家不棄嫌,有一些小小迴響,今天也要用這退休議題來迎新送舊。 最近有幾次機會,跟在香港金融界打拚的朋友見面,很巧的,大家都不約而同的說起同一件事,就是有一些台灣客戶,特別是退休族群,拿房子抵押取得資金跨海買一些高利的理財商品,特別是包裝大陸一些號稱年利率有 8%(甚至更高) 的公司債相關商品,而業務人員的抽佣有些還可以達到一成,所以這類商品賣得嚇嚇叫。 其實,聽到此事也不感意外,因為這幾年台灣也很流行這種玩法,有些金融機構都會鼓勵客戶用借貸方式來投資配息商品,話術就是配息率比你貸款的利率高,很划算,鎖定的客戶也是退休族,也有些業務人員的話術是告訴客戶,可以用這種方式來做長期投資存退休金,連企業戶要借錢,也要綁買理財商品,才可以談到比較好的借款條件。 回頭講到存退休金的初衷,就是要能夠累積到讓你安穩過退休生活的長期理財計劃,不是嗎?既然是要長期規劃,當然力求穩定,但借錢投資絕對稱不上是安穩的投資方式吧?這樣擴張信用的理財對未退休的人來說都不鼓勵了,更何況是已經退休的人,辛苦存了一輩子的錢,結果退休後這麼冒險的” 玩” 老本,實在令人捏一把冷汗。 方式冒險已夠讓人緊張了,然後買的商品是不是穩當,也不免令人有些擔心,年利率 8% 確實很吸引人,但請記住:利率與風險福禍相依,高利率也伴隨高風險,特別是全球的專業機構一致認為明年全球經濟成長腳步會放緩,在這過程中,用高利率發債的公司會不會有危機,不得不小心,如果商品出問題,又有借貸利息的負擔 ,退休族的老本是禁不起這樣的大地震,因為沒有重來的機會。 再者,跨國買金融商品不是不可以,不過一旦有了問題,甚至有了糾紛,那可是要自力救濟解決的,政府幫不了忙,你有沒有這種能力,得想清楚。 不過,我覺得問題比較嚴重的還是在台灣,畢竟借了錢再到買國外金融商品者是相對少數,借房貸在台灣買基金、買保單的則是愈來愈多了。有一件老生常談的事,再次提醒大家,配息率不等於報酬,如果你是為了存退休金買了配息率高的商品,但想想看,多年以後才發現,自已的老本沒有長大,甚至愈來愈少,會不會嚴重你的退休計劃?一定會吧,當然之前也講過,進場時機很重要,時點好,這顧慮會少一點。 比較值得擔憂的同樣情況發生在退休族身上,配息是一直領沒錯,但老本

銀髮族的財務規劃:把錢用在必要的地方

根據內政部的調查報告,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對未來生活擔心的問題以健康居首、經濟居次,再來是失能照顧的問題。 英國學者Dr. Wacker等人於西元2004年對英國990位老年人針對生活需求與生活品質進行實際訪談,歸納出銀髮族最在意的項目是健康、財務和行動自主性,其訪談結果和我國內政部的調查相似。 「錢不是萬能,但沒錢卻是萬萬不能。」大家常說有錢的人要規劃好如何用錢使錢,其實錢不多的人,更應該要做好規劃,把錢用在必要的地方。 根據最新調查,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女性為82歲,男性為76歲。 假設你今年退休,現在才65歲,未來還有11到17年的日子等著你,你的財務最好以這個平均年限為基礎來規劃才是。 財務規劃分為開源和節流。如果你不是理財專業人員,不建議你把退休準備金投入高風險的股票和基金,因為你承受風險的能力已相對降低;而節流則是把錢用在刀口上。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其著作《下一個社會》中提到,人口的老化會讓人類社會出現天翻地覆的改變。他認為在21世紀因人口結構改變,絕大多數的受雇者必須工作到70歲,原因是面臨老人社會,政府的財政日益窘困,對社會福利的預算、退休金的給付只怕會愈來愈縮減,因此身心健壯的人會希望繼續留在職場,或在退休後另找一份時薪工作以增加收入。日本政府已通過議案,65歲退休應發放的年金延遲到3年後,即68歲才能開始領取,日本是老年人口比率最高的國家,他們現在面臨的困境,台灣同樣也無法避免。 「活到老,學到老。」如果你是60-70歲之間、身體仍然硬朗的銀髮族,不妨走出家門,尋找你的「第二個生涯」,即使是兼職、臨時雇用的時薪工作也無妨,這樣一來既可增加收入,也可再融入社會,有益身心健康。 有人說:「工作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退休了,幹嘛還要再回職場?有這麼歹命嗎?」如果你的財務穩健,精算之下可支持你未來20年的生活費用,表示你已經做了很好的規畫,可以盡情享受你的退休生活,平常就和朋友聚聚餐、出國旅遊,只要別宅在家裡就好。 內政部老人狀況調查顯示,台灣老年人主要經濟來源以子女奉養所佔比例最高,約50%,靠自己收入、儲蓄或退休金合計之比例約36-38%,但歐美各國平均則是約70%,對照之下顯示台灣老人所得的自主性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老年人經濟來源以子女奉養的50%為主,隨著少子化及經濟活動的變遷,現

老年求保障 3種保單莫混淆

投保長期照護險、特定傷病險還是失能險?金管會提醒民眾這三種保單可能都有定期給付保險金的功能,但三種保單的理賠認定標準、承保事故及保障範圍各有不同,民眾投保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商品的特性與內容。 台灣將快速步入超高齡社會,即每五個人之中就有一人是65歲以上,加上少子化趨勢,每個人可能要預先準備自己的照護費用,以免成為家人的負擔,但依保險局統計,到去年6月底長照險在投保率不到3%,即全台2千多萬人口中,只有64萬多人投保長照險。 其實有些民眾沒有投保傳統的長照險,但選擇特定傷病險或失能險,特定傷病險即是保險公司針對特定重疾,提供一次性或定期給付保險金,例如腦中風、癱瘓、巴金森氏症等,失能險即是舊稱的殘扶險,即依據殘廢等級表給付一次性或定期性的保險金,同樣都有長期照護金的功能。 因此若以廣義的長照險,即長照、失能、特定傷病險來看,投保率將大於3%,但保險局提醒民眾三種保單保障範圍不同,給付標準也不同,如傳統長照險有涵蓋老化風險,如老到不能自理生活的風險,另外二種保單未必有理賠,因此民眾應考量自身的需求,充分了解各種保單的內容再投保,以免產生爭議。 保險局也表示,傳統長照險有示範條款,在定義上相對明確且統一,如「長期照顧狀態」定義,即指被保險人符合契約條款約定的生理功能障礙或認知功能障礙之一者,即如六項生活功能中有三項無法自理、或用巴氏量表等確認,達到需要長照的狀態。 但民眾還是可能以為臥床,無力行走等就可理賠,保險局提醒還是要先看清楚保單條款及確認給付條件。 第二是長照險有申領保險金應具備文件及免責期間的約定,保險公司針對不同的長照給付項目,在契約條款中明定受益人申領時應檢附的文件也可能不同;同時長照險一般訂有免責期間,即被保險人自符合「長期照顧狀態」起,需持續一段約定時間(免責期間不得高於六個月)後,例如需長照狀態持續六個月後,保險公司才開始給付長照保險金,也就是不是一確診就能請領保險金。 (工商時報)

保單無紙化 保險聯徵5年內上線

圖片
你到底投保了多少保單?還缺什麼保障?以後直接上「保險聯徵中心」,理財機器人馬上替你算出來。保發中心董事長桂先農表示,保險法修正案已增列保險聯合資料庫的法源,未來將彙集所有保戶投保、理賠等資料,預計2~5年內建置完成,走向保單無紙化、行動化及客製化。 桂先農形容,未來保戶只要雙證件等強化個人認證後,即可在此聯合資料庫裡查詢自己的所有保單,同時可以進行「保單健檢」,由AI(人工智慧)直接算出保障缺口,分析可以再投保哪一類的保單,這些便利的措施將「免費」,如同時保險的聯徵中心,未來保戶也不用再保管厚厚一疊自己未必看得懂的紙本保單,如同股票、債券一樣,全部數位化、無紙化。 同時,在保險聯徵中心計算完成保障缺口後,保戶還可在平台上連結到有銷售同款保單的合法保險公司,由個人選擇想要的保單,桂先農說:「平台不會去推薦保單、不會有銷售行為,對所有保險公司都是公平、有利的。」 桂先農表示,保險法要增修177條之2,即是讓金管會可指定機構辦理保險業對要保人及被保險人的承保、理賠、條件變更等資料處理、交換業務,這就是大數據資料庫,而指定機構必須半公立色彩,保險週邊單位中已有保險財務及業務數據、各種保單內容,且有一定人力的就只有保發中心,只要法案過關,第一階段建置2年內就可完成,全部完備則要5年。 他同時列出保險聯徵中心的三大優點,一是保單數位化,所有資料全數一查就有,未來甚至可能與健保、醫院連線,其一,確定保戶住院,保險公司可直接將保險金給付給醫院,保戶無需再拿紙本單據申請,加快各保險公司核保與理賠的速度。 二是大數據分析及預警,可有效防範保險詐騙;三為保單訂價個人化、客製化,保戶可上網算出自己的缺口,保險公司則可用保戶過去理賠率等相關數據,設計優體或弱體保單,更貼近保戶的真實費率。 桂先農強調,這是全球的趨勢,若有此保險大數據資料庫,國內保險業要發展保險科技、金管會的進行Regtech(監理科技)、國內學校要研究等,都會有更快的基礎。 (工商時報)

以房養老開辦3年揭祕

國銀2015年11月陸續開辦以房養老業務至去年11月底滿3年,根據金管會大數據解密,目前共12家銀行開辦以房養老業務,承作件數合計3,009件、核貸額度總計約166.1億元,件數前三大銀行為合作金庫銀行、土地銀行、華南銀行,其中申辦以房養老者的年齡區間以65∼70歲最多,最高齡申辦人為96歲、鑑價金額最高則為8千萬元。 合作金庫銀行目前承作以房養老件數及核准金額占公股行庫40%以上,是國內辦理該業務最大的銀行,合庫指出,承作客群主要集中台北市及新北市,約占46%,主要是因雙北地區人口多、擔保品較具價值;至於承作人的年齡以65∼70歲為主,約占26%。 土銀主管截至去年9月底,申辦者最高齡為96歲,鑑價金額最高則達8千萬元,但因該行月付金上限是10萬元,因此最高月領金額仍是10萬元。土銀統計,該行申辦人同樣以65∼70歲比重達33%最高,71∼75歲者的比重為17%、76∼80歲比重則為16%。 至於區域方面,土銀指出,六都合計占了81%,其中台北市占28%、新北市占21%最多,高雄市約占11%、台中市8%、桃園市7%、台南市6%。 華南銀行以房養老借款人年齡也以65∼70歲占35%最高,71∼75歲占25%;至於承作區域同樣以雙北市合計占53%最多;借款人擔保品價值,則以「500萬元以上、未滿1千萬元」占比44%最高、未滿500萬元占35%。 華銀指出,各行庫以房養老案件集中雙北,主要是大都市不動產價值較高,年長者每月可領取的生活資金較多,因此帶動申辦意願。華銀也強調,華銀是目前首家也是唯一提供額度型與保險年金型兩種以房養老商品的銀行,可滿足不同需求的年長者。 臺灣企銀最高齡申辦者為88歲,和其他行庫比較不同的是,該行申辦人以60歲最多、申辦金額則以500萬元以下為主。 第一銀行則針對以房養老指出,辦理一銀的以房養老,可同時結合保險商品如年金險、長照顯、醫療險等,及信託業務如金錢信託或不動產保全信託,滿足各項退休規劃。

「有吃有住、還有人照護...」日本「下流老人」把監獄當養老院,用犯罪安養天年

圖片
20多名白髮老人緩慢地運動筋骨,當中有一名神情憔悴的92歲老人,坐在輪椅上閉目曬太陽,旁邊還跟著一名看護。這看似是養老院的日常生活,但事實上,這裡卻是日本德島縣某座監獄放風時的情景!隨著日本人口 高齡化 ,監獄也加入了高齡化的行列。 貧困孤獨 監獄成為最好歸宿 根據日本政府在2017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日本60歲以上罪犯佔全國監獄人口數的2成,比10年前多了4倍之多,其中許多老人都是入獄6至7次的累犯。即使他們出獄後,有25%會在兩年內再次入獄。根據統計,監獄光是收容多一個人,包括人事費用、餐費等,就要至少多支出300萬日幣(約台幣80萬左右),讓高齡犯罪問題成為日本政府眼中的燙手山芋。 雖然獄方試圖在保障囚犯人權的同時,生活並不無法過得太舒服,像是禁止聊天、夏天沒有空調,一週只能洗澡三次(冬天兩次)等等。 但即便如此,曾有不具名的老人犯接受採訪,他表示出獄後曾發誓不再回來了,但卻發現經濟的困頓、生活的孤立感,讓他走投無路,只好想辦法藉由偷竊重回監獄: 「在這裡至少有吃有住、還有同伴,也有人照護你,住在監獄裡反而比較好。」   圖片放大 (圖片來源: https://goo.gl/k3hAoi ) 日本新潟縣青陵大研究所的碓井真史教授,對於這樣的社會問題作了分析。他表示:「人一旦處於孤立的狀態很容易有攻擊傾向,尤其是孤獨的老人,其中男性比女性更嚴重,也讓他們變成『暴走老人』。」 完整照護 醫療監獄應運而生 這樣日趨嚴重的問題,日本政府也開始著手解決。一方面因應目前監獄的老年人口,在德島、或是旭川、神戶等地的監獄,針對這些高齡受刑人設置「高齡者工廠」與「養護工廠」,讓他們不用做規定的監獄勞動,只要做像是摺紙等簡單的活。 有 高血壓 、 糖尿病 、 白內障 等疾病的囚犯,也提供特別的食物與照護。 此外,日本最新的方針則是將監獄結合醫療、福祉設施,提供這些受刑人更完整的照顧。在東京昭島市剛於今年1月剛營運的「東日本成人矯正醫療中心」,就是日本最大的醫療監獄。裡面除了有400個病床、17位醫生,並設有内科、外科、精神科、耳鼻喉科、腦神經外科、婦產科等科別,並有最新的配備,光是人工透析室一次可以容納16位病人,光是看醫療設備絕對無法跟監獄做聯想。 降低老人犯罪 臺灣可做為借鏡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也為高齡者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