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猶太人超越全世界的讀書法

圖片
  ●諾貝爾獎歷屆得主中,近兩百位是猶太人,已經發出的獎項中,有23%頒給了猶太人。2013年有6名猶太人得到諾貝爾獎,佔了得獎總人數的50%。猶太人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入學率高達30%。   為什麼賈伯斯、馬克祖克柏、比爾蓋茲、愛因斯坦、愛迪生,全為猶太裔?能有這麼驚人的成就?   流傳千年的猶太人讀書法並不是選拔百分之一天才的紅海讀書法,而是讓百分之百全民都成為天才的藍海讀書法。●    本書告訴讀者,猶太人培養出全民天才的教育訣竅:   ★擁有不單純的好奇心   偉大的發明家通常與一般人不同,他們會從很小的事情裡面產生好奇心。小孩與大人不同的地方也在於好奇心。不斷疑問和好奇心是孩子的本能,要把這些當成自然的事,不要覺得奇怪、嘲笑孩子天馬行空的想法。孩子要有聰明的頭腦,就要持續運用好奇心和提問題。   ★從問號開始的讀書   所有的學習從疑問的發生開始,這是讀書的第一步。猶太人以不斷的疑問來學習,他們不接受知識的現況,以繼續產生疑問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促進孩子的思考能力,讓所有的孩子都成為天才。猶太人相信問題比答案更重要;重點不是找答案,而是找答案的能力。   ★問答式讀書法   在猶太人的學校中,競相舉手提問是普遍的現象。透過提問可以掌握學習的本質和重點。猶太父母在家也透過與子女對話來誘發好奇心,刺激孩子更高的讀書欲望,並且培養出自主學習的能力。   ★「虎子帕」精神   不怕失敗繼續挑戰的「虎子帕」,是猶太人的力量來源。當孩子把失敗當成學習,就不會中途放棄,而能坦然接受在過程中的失敗。不怕失敗繼續挑戰的人,能成為學習力強的人。重視之前曾經犯過的錯誤,透過整理出來的錯誤,親子將會共同發現失敗也是很寶貴的經驗。   ★良好的心理素質為讀書之本   被父母責罵再讀書,是讀不了書的。心情鬱悶或是憤恨時,有損記憶力,難以產生有組織的想法。只有在心裡平靜且快樂的時候,才有辦法專注於讀書;身心狀態良好,就容易產生學習的欲望。   ★自主學習   猶太人很會讀書的秘訣在於自主學習,一旦孩子找到強烈的學習動機,讀書就會有了加速度,進而培養出自我導向的力量,即使畢業後進入社會,仍可以終身讀書。   ★專注聆聽的力量   聽力是理解想法的手段,如果沒有培養專心聽的力量,讀書時就會產生誤解,變得很辛苦。無法讀書的孩子的共同現象之一,就是學習態度不佳。耳朵在聽,心卻是閉鎖的。先學...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耶魯人類學家的曼哈頓上東區臥底觀察

圖片
紐約上東區的地方媽媽特別不一樣? 這本書,是比小說更離奇的現實。 |當人類學家意外闖入上東區媽媽的世界| 一場令人啼笑皆非、又眼界大開的文化衝擊!   我愛死這本回憶錄了……很久沒讀過這麼精采的書了。——《虎媽的戰歌》作者|蔡美兒   ★《紐約時報》即時暢銷書榜TOP 1、AMAZON暢銷書、米高梅(MGM)買下電影版權!   ★《歐普拉雜誌》、《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紐約時報》、《時人雜誌》、《圖書館期刊》、《哈潑時尚》、BookPage書評網……眾多媒體書評,熱烈好評!   誰說和人打招呼一定會得到回應?   在上東區,柏金包是防身武器,階級歧視就是剛好而已。   為了融入當地的賤人媽媽團,更重要的是,得幫兒子找到玩伴   被貴婦媽媽排擠在外的溫絲黛,不得不運用深厚的人類學與靈長類動物學知識   臥底觀察上東區這個超富裕部落的特殊文化與種種儀式。   然而,關於孩子、教養、家庭、自我價值的種種人生災禍,   同樣會降臨在一切看似不虞匱乏的上東區部落⋯⋯這群媽媽又會怎麼做?   溫絲黛.馬汀和先生與年幼的兒子抵達上東區後,發現了一個五光十色的小部落。那裡的媽咪超級有錢,也超級排外,你和那些女人打招呼,不會得到任何回應;想跟別人家的孩子玩,首先得爭到頭破血流。而她們施展特權更如家常便飯——超限量的名牌精品,弄不到手絕不罷休;去迪士尼樂園,誰跟你在那邊排隊啊?她們會想盡辦法找到有迪士尼殘障通行證的導遊,一路暢玩無阻。   感受到文化衝擊的溫絲黛,只好利用自己的人類學與靈長類動物學知識,努力在新環境站穩腳步。她模仿靈長類研究權威珍.古德(Jane Goodall),觀察上東區的交配儀式、示威儀式,以及接送孩子上下學時有如東非狒狒的眾媽咪;她也從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的角度,理解上東區部落的季節遷徙、狂熱健身儀式與交配儀式。   然而溫絲黛也察覺,即使在資源極度豐沛的上東區,依舊免不了各種天降的災禍。在富裕的表象之下,這些宛若天之驕女的貴婦們,往往夜不成眠、充滿不安全感,無法免於身為人妻、身為人母、身為女人的種種焦慮與失落。她們為了把孩子送進貴族學校而拼命;為了孩子的一點點不完美而恍神崩潰;為了總是「不在」的男人與總是「在」的女人,瘋狂展示最新、最昂貴的名牌服飾;她們多半有常春藤名校學歷,卻只能放棄自我...

注意!這些生活壞習慣可能導致失智症

圖片
癌症雖為國人死因的重點項目,但治療技術愈趨發達,及早治療多可穩定病情甚至康復,可失智症目前沒有任何藥物可以完全治癒,一旦罹患此等疾病,對自己與對家人都是精神上的折磨。 失智症早期普遍被認為是遺傳性的疾病,可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其實生活方式與罹患失智症有直接的關係,因此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能夠預防失智症。 以下有五位民眾提供自己的生活方式,讓專家評估其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程度。 一、 克萊爾,職業婦女,39歲,162公分,61公斤,已婚育有三名子女,BMI值22.8,平常控制飲食,家中具有遺傳病史,媽媽及奶奶皆於7旬上下罹患失智症,無抽菸習慣,每周約1瓶葡萄酒,每天快走30分鐘。 克萊爾的媽媽及奶奶皆於7旬上下罹患失智症。圖擷自 dailymail 專家評估: 克萊爾罹患失智症風險為中度,指出並非家中有病史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就一定高,固然有機率問題,但只要注意飲食、作息、持續運動都有預防失智症發生的可能,不過也建議降低飲酒的量。 二、 菲奧娜,職業婦女,44歲,170公分,66公斤,已婚育有兩名子女,BMI值21.8,平常學習西班牙文,看科學讀物,每周到健身房運動一次,每半年參加一次半馬,每周約4杯紅酒,飲食清淡。 菲奧娜持續的讓大腦思考、學習能有效的預防失智症。圖擷自 dailymail 專家評估: 菲奧娜罹患失智症風險為低度,認為她持續的讓大腦思考、學習,確實能夠有效的預防失智症的發生,且未過度飲酒,因此她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較低的,專家也提到,拼拼圖、閱讀等能刺激思考的活動都可以預防失智症。 三、 克里斯,特殊教育學校校長,43歲,183公分,86公斤,已婚育有兩名子女,BMI值24.9,心臟裝有心律調整器,有高血壓,熱愛踢足球,也常跑步、參加半馬、騎腳踏車,為了健康也開始不碰蛋糕、奶酪等甜食。 克里斯的運動習慣能適時地為自己抒發壓力、預防疾病。圖擷自 dailymail 專家評估: 克里斯罹患失智症風險為低度到中度,但高血壓可能導致中風,甚至是血管性失智症,而工作上慢性的壓力也具有風險,因此克里斯的運動習慣能適時地為自己抒發壓力、預防疾病。 四、 梅森,68歲,155公分,64公斤,已婚育有兩名子女,BMI值25.6,家中具有失智症病...

雙率看升 美元定存掀熱潮

台灣民眾瘋迷尋找穩定、高於定存報酬投資標的,除保單外,短天期定存也成目標之一;農曆春節前,銀行推出短天期高利定存,已傳出部分專案額度額滿,提前截止喊卡。 國銀業者指出,台灣民眾一直有追逐穩定報酬投資商品習慣,近期美元走強,美國聯準會(Fed)未來升息機會高,帶動美元存款熱潮,選擇美元定存專案的民眾漸增。 金融業主管指出,美元長線依舊走強,若能在美元逢低回檔時,短線逢低分批布局進場,未來有機會匯差與利差雙賺。 現階段新台幣高利定存利率,六個月天期在0.85%~1.1%之間,12個月天期在1.1%~1.25%之間,美元的高利定存專案,短天期最划算落在渣打銀推出的兩個月天期2.58%利率、三個月天期利率1.68%,星展銀12個月天期利率最高可達1.88%,都較新台幣來得高,額度都已屆額滿。 農曆春節前,眾多銀行推出高利定存專案,包括台新銀、星展銀、渣打銀、第一銀行等。幣別主要有三大類,台幣、人民幣以及美元,美元存款最高三個月天期利率2%,人民幣最高則接近4%,新台幣高利最高來到1.25%。 渣打銀推出的美元定存專案,三個月天期年利率為1.68%,兩個月天期享有年利率2.58%,專案目前到3月底為止,人民幣三個月天期年利率則有3%。 匯銀主管分析,如果今(3)日新台幣測試31元整數關卡,有美元需求的民眾可以考慮進場。 壽險主管指出,購買美元保單的民眾,就建議可以在美元逢低回檔時,先分批逐步買進美元,一來壓低持有美元的成本價,二來也可以避免在支付美元保單保費時,剛好遇到美元高檔,結果必須承擔更高的匯差,支付更多保費。

【買保險最怕…】注意啊!不要讓保險公司A了你的理賠金

圖片
醫療險理賠爭議第一名是什麼?答案是:理賠金額的認定。有的時候是保戶以為這個也賠、那個也賠,理賠金額要很大;但也有這種時候……保險公司解釋錯誤,這樣,你一定要站出來! 我買了保險,現在發生事故,理賠金額卻與想像的不一樣……這恐怕是很多保戶感到困惑之處。其實,什麼情況賠、賠多少……保單條款都會記載得一清二楚。 所以如果有申請理賠的需求,記得先把保單條款挖出來,然後對照醫療院所所提出的診斷證明,可領到多少保險金,便大概有個底。倘若發現保險公司賠付的金額有問題,記得向保險公司提出申訴。 ▼案例: 陳先生買了防癌定期險附約和防癌終身健康保險附約,之後得到鼻咽癌,因進行放射性治療造成骨頭壞死,分別在兩家醫院各進行高壓氧30次治療。 但是壽險公司理賠的天數卻只有7天及5天,壽險公司不理賠原因在,60天的高壓氧門診治療,只有12次有實際掛號的健保記錄,所以只理賠12天的保險金共3萬6,000元(一天理賠金3,000元)。 理賠金額的認定是看求診事實,而非健保卡註記次數。 ▼評議結果: 門診指的是病人至醫院求診,與醫院是否收掛號費無關,壽險公司不能以保戶復健治療沒有付掛號費,認定求診醫治不是門診。 凡同一種疾病治療只會在健保卡註記一次,並非用註記次數來認定就醫門診次數。以陳姓保戶高壓氧治療來說,健保卡註記一次療程,可分4~6天,因此30天高壓氧治療,在健保卡註記次數上僅7次和5次。 基於以上兩原則,陳姓保戶可獲另外48天的理賠金共14萬4,000元。 ※保戶一定要知道: 金融消費評議中心主委兼總經理張冠群分析,陳姓保戶買的防癌險附約保單條款指出,經診斷確定罹患癌症,並在保單有效期間內於醫院接受必要的門診治療,壽險公司須依照投保契約(陳先生是日額3,000元)給付『癌症門診醫療保險金』。 雖保單契約條款並沒有明確定義門診,但依據保險解釋應利於保戶的前提,保戶還是可獲理賠。未來保戶若碰到類似情況,記得要爭取自己的權益。

【買保險最怕…】什麼?手術還分「門診」和「住院」

圖片
你買的醫療險有提供門診手術理賠嗎?這是醫療險理賠爭議中常被問到的手術認定項目,亦是金融評議中心最常處理的案件之一。提醒您,投保醫療險時,無論是買終身醫療險或一年期的定期醫療險,都應瞭解投保的保障內容,才能減少買了保險卻不賠的窘境。 「已經有醫療險了,現在不需要。」拒絕了業務員的銷售話術後,你真的瞭解自己既有的醫療險保單內容嗎?對保單一知半解,甚至不清楚保障項目與範圍,是民眾買保險時最常有的問題。 事實上,全世界的金融糾紛中,「醫療保險理賠」都是最多,這是因為醫療險的保險契約條款非常複雜,即便消費者投保時有10天審閱期,但消費者看了保單條款,多數也是一知半解。 翻開當前醫療險的保障項目,涵蓋住院醫療保險金、住院手術醫療保險金、住院回診保險金、出院療養保險金,有的保單甚至還包括加護病房保險金、燒燙傷病房保險金、門診手術醫療保險金等,各種保障項目琳瑯滿目,但並非每家壽險公司的醫療險或住院醫療險都有這些理賠項目。 因此投保之前搞清楚醫療險保障項目,絕對是首要步驟,也才是落實轉嫁醫療風險的真正意義。 為了確保民眾權益,金融評議中心每週一至週四上午提供免費諮詢,解決民眾疑慮。 ▼案例: 劉先生1996年買了一張新住院醫療保險附約,並在2010年因左側輸尿管結石併發腎水腫,去醫院門診進行體外震波碎石治療。劉先生認為壽險公司應該給付的理賠金,包括住院給付金、手術醫療金、手術倍數給付金合計11萬元。 但壽險公司回覆,手術時間是2010年,提出給付申請卻在2015年,早已超過兩年的請求權限,且保戶投保的新住院醫療保險附約保單,並不理賠非住院接受的治療手術。 ▼評議結果: 據保險法第65條明文保險契約的權利,自請求日起經過2年不行使消滅。又根據民法第144條規定,時效完成後,債務人得拒絕給付。 加上劉姓保戶左側輸尿管結石併發腎水腫,屬門診治療且未住院,不屬該保單的承保範圍,所以保險公司不須理賠。 保戶一定要知道 捷安達保經董事長吳鴻麟提到,劉先生主張的理賠金額,並沒有仔細對照所買的新住院醫療保險附約保單條款,這是一般保戶會疏忽的地方,特別是對於「理賠項目」,大家一定要看清楚哪些情況有理賠、哪些情況則無,否則不易申請到理賠。 劉姓保戶因左側輸尿管結石併發腎水腫屬於門診治療且未住院,不屬於投保的新住...

長期美元怎麼走?全球最大外匯商這麼說...

《彭博社》報導,全球最大外匯經紀商花旗集團 (Citigroup) 週四 (9 日) 表示,當前美元市場的雜音很多,但是從花旗的觀點來看, 長期美元只有一個方向,就是往上。 近期美元市場突現「上沖下洗之格局,主要是受到川普政府正計劃擴增美國的基礎建設,以進一步拉升美國實體經濟,刺激美國勞動力市場走強,法人機構估計,這些政策都將帶動美國的通膨進一步走升,經濟成長進一步擴張,也會連帶使得美元走強。 但是川普政府的利多政策一方面成為美元走強的實質條件,另一方面川普卻在上月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又表示:「美元太強,將不利美國企業與他國競爭」,故市場交易員在面對著政府政策與元首表態大相逕庭的情況之下,已經感到進退兩難。 川普近日又再度批評中、日兩國刻意壓低匯價,直指人民幣、日元匯價水平過低,花旗首席經濟學家 Willem Buiter 對此認為,川普針對中、日操控匯率之評論,根本只是空談,沒有任何實質上的意義存在。 Willem Buiter 說道:「川普對於所有的匯率操作的言論,我認為,全部是一連串的廢話。」 美元指數日線走勢圖 (近一年以來表現) 去年十二月初時,川普提名的新財政部長穆欽 (Steven Mnuchin) 亦曾經表示,新美國政府將會維持一貫的強勢美元政策,但是最近穆欽似乎也開始轉換此一態度,穆欽在今年一月初時改口表示:「倘若美元過度強勢,將對短期的美國經濟造成衝擊。」 Willem Buiter 對此評論,無論川普新政府如何努力「口頭打壓」美元,但是只要市場預期美國未來要推出大規模的基礎建設計劃,聯準會 (Fed) 繼續維持升息循環,那麼無論短期上美元如何震盪,最終美元依然只有一個方向,就是往上。 Willem Buiter 進一步表示:「除了 Fed 以外,現在全球其他央行們仍在執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在這種情況之下,我認為很難造成美元下跌。」 根據 CME 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價格暗示,目前市場預期 Fed 最近一次的升息時點將落在六月份中旬,升息概率為 61.4%。 同時 Willem Buiter 亦估計,今年 Fed 應該無法一如年初所預期般升息 3 碼,2017 年 Fed 應該僅能完成升息 2 碼,但是 Fed 完成升息 2 碼之後,基準利率將進一步攀升至 1.00% 至 1.25% 區間,確定飆破 1% 大關...